林巧枝的目光其实很有存在感,长期拥有主权的人目光的不可忽视性太强了,即使随便看看,也像是午后于岩巅晒太阳的雌鹰,百无聊赖地扫视过草原上的动物们。
宋莆鼻尖红了。
咦?
林巧枝这才注意到他竟然在憋气,耳朵也开始红了?
她才反应过来摸摸鼻子。
是不是看久了?
但现在宋莆这个样子实在是有点傻气,没忍住笑了一声。
然后小宋同志的鼻尖上的一点红,立马像是青番茄变红一样,熟烂的红涌现到脸上,再红到耳朵。
感受到脸颊发烫,宋莆有点发窘的腼腆一笑,扯扯外套:“有点热,我吹吹风。”欲盖弥彰般扭过头去,用后脑勺挡住周围视线。
但还是能看到发红的耳廓。
林巧枝克制住笑,也是把目光投向别处,以免再忍不住笑出来,让宋同志更尴尬。
到了牛角村。
宋莆和林巧枝自然是这次勘测的主力,其余人配合着拉线、扶仪器,做记录……以通过实地来验证最后这一版宜机化方案的可行性。
“这条道,”宋莆指着倾斜的一条山间田道,“是不是可以按照第三地形地块方案来处理?”
林巧枝拿铅笔竖在眼前,比了一下:“差不多,高度差不大,把上面的削平一点,多出来的土堆到下面,压平压实,整个平整度和宽度就能达到标准了。”
她在方案的第三地形后,打了个钩。
“这块地旁边下坡的这个倾斜度还是有点大。”宋莆提起这一茬,也看向林巧枝。
林巧枝抬头看了一眼,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可以倒车慢慢退着下来,四个等大的轮胎都做了特殊处理,不仅胎面有防滑纹路,轮体和底盘都加了配重,重心很稳的,只要不在下雨天还加速下坡,不会有风险的。”
……
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全程带笑,眼睛都笑没了,直往他们俩手里的本子上瞅。
听听!!
多造良田。
整好什么道路,丘陵拖拉机一天能跑完眼前这一整片梯田。
还有什么叽里呱啦的,虽然他听不太懂,但是那些好处他都听得懂的,又不傻!
看样子,这好像是要给丘陵拖拉机做的一个配套方案,别的生产大队,都要学了自己来,哪有眼前这样,林同志和这位宋同志一起帮他们村弄好了方便?
示范村!
典型村!
先进村!
大队长脑子里已经想到好几个词了,主要是以他这些年种田的经验,这绝对不是什么胡搞,听着都很有道理。
等把整个梯田转过一圈。
就已经爬到了山顶,也是有些累,大队长张罗了一些水送过来:“来,各位辛苦了,尝尝我们这的山泉水,又清又甜,附近十里八乡都爱用我们这水泡茶。”
林巧枝随便找了块石头,坐下来喝水。
从高处俯瞰着梯田,有种说不出的开阔和壮丽。
宋莆也不麻烦人专门去搬凳子什么,总下地下田的人没那么讲究,同样找了块石头垫在屁股下面就坐下来。
看着这漫山的田地、还有田间耕作的农人:“如果一寸寸田地都能这样利用起来,种上高产的良种,用上好化肥,机械化再高一些……那人人都能吃饱饭,再也不用受饥荒之苦了。”
第148章 从震撼,不敢相信,心生猜疑,到喉咙发干……
他看向田地的时候, 眼底的光亮像是星星从夜空掉下来。
“那你可得好好干。”林巧枝也望向大片梯田。
这可不容易,一点也不容易。
人人都能吃饱饭,再也不用受饥荒之苦。
几千年都没有做到的事, 几千年都没有完成的壮举。
会在新中国前进的旅途中,在科技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实现吗?
林巧枝不知道。
但她走在工业复兴的路上, 看着红旗飘飘。
期待着这一天真的来临。
那是另一条路, 同样有无数身影奔走其中,在四季轮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同志。
林巧枝咬了咬字眼,忽然更喜欢这个称呼了。
“走吧!”她起身, 随手拍拍屁股上的灰,“趁着日头还早,再去下个村。”
“下个村子已经有丘陵拖拉机了,咱刚好对照看看情况。”林巧枝翻了下记录。
她顺便翻出了性能测试手册, 准备收集一些实地反馈。
看看细微处,是不是能符合她当初设计的想法。
他们这一趟花了三天多的时间, 日出而至, 戴月而归,共走过了八个生产队,对比宜机化方案给出的不同地形建议指南。
带回来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资料。
整个团队很快一头扎进方案最后的完善和修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