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我入宫当皇后(198)

作者:琪琪思格 阅读记录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情报网传来密报,西域余党勾结江湖邪教,意图在秋闱期间制造混乱。苏迁迁连夜召见刘元帅、赵参将等人,制定应对之策。她从戒指中取出特制的通讯玉简,分发给各地暗卫,确保消息及时传递。

秋闱当日,京城戒备森严。苏迁迁乔装成监考官,在考场内巡视。突然,一名考生面色狰狞,掏出匕首刺向主考官。埋伏在暗处的禁卫军瞬间出手,将刺客制服。苏迁迁摘下斗笠,看着刺客袖中露出的邪教刺青,冷笑一声:“果然不出所料。”

这场风波很快平息,幕后黑手被一网打尽。秋闱放榜那日,中举名单上出现了许多寒门子弟的名字。新科状元在谢恩时热泪盈眶:“臣本一介布衣,若非皇后娘娘改革科举,开设新科,此生恐再无出头之日!”

夜深了,椒房殿内烛火摇曳。苏迁迁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贺表,疲惫却满足。陈明端来安神汤,轻声道:“娘娘,该歇着了。”她摇摇头,又取出一份奏折,上面是关于兴修水利的提案。

“再等等。”她提笔写下批复,“等这万里江河都畅通了,等这天下百姓都能真正安居乐业了......”话音未落,空间戒指突然发烫,玉简中传来边疆安定的消息。苏迁迁望着窗外明月,嘴角勾起温柔的弧度。这一路走来,虽历经艰险,但只要能护这江山无恙,守这百姓安康,一切都值得。

第218章 同心

金风送爽,丹樨飘香,太和殿内一片庄严肃穆。苏迁迁端坐在凤椅之上,目光扫过殿下群臣。自减赋令推行以来,各地民生渐有起色,今日朝会,正是商议新政下一步举措的关键时刻。

“启禀娘娘,”吏部尚书率先出列,手中捧着厚厚一沓文书,“政令三司推行的官员考核制度已初见成效,各地官员为官之风焕然一新。此次秋闱选拔出的人才,更是不乏治世能臣。”

苏迁迁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阶下站着的几位新面孔上。其中一位身着素色官服的年轻书生,正是新晋状元郎陆明远。只见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聪慧。

“陆卿家,”苏迁迁开口道,“听闻你在殿试中提出‘以工代赈’之策,详述一二。”

陆明远沉稳上前,行礼后侃侃而谈:“回娘娘,臣以为,如今虽已减赋,但仍有流民无以为生。可在各地兴修水利、道路,招募流民参与劳作,以工钱代赈济。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流民温饱,又可促进地方建设。”

“好!”刘元帅大声赞叹,“此策与末将所想不谋而合。边疆城池多有损毁,正需人力修缮。”

殿内气氛热烈,群臣纷纷建言献策。苏迁迁看着这君臣和乐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曾经充满阴谋算计的朝堂,如今终于有了同心共济的气象。

就在此时,陈明匆匆入殿,在苏迁迁耳边低语几句。她神色微变,随即对众人道:“方才接到战报,北方游牧部落蠢蠢欲动,似有南侵之意。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臣请命前往边疆!”刘元帅即刻出列,声如洪钟。

“不可,”苏迁迁抬手制止,“刘元帅需坐镇中枢,统筹全局。赵参将、林副将,你二人即刻整顿兵马,北上防御。切记,能和则和,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开战。”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目光坚定。

散朝后,苏迁迁留下几位重臣商议具体部署。户部尚书呈上账本:“娘娘,自减赋以来,国库收入虽有减少,但百姓安居乐业,商贾往来频繁,市面上反而愈发繁荣。此次支援边疆,粮草钱财臣已筹备妥当。”

“好,”苏迁迁点头,从空间戒指中取出一物,“这是情报网截获的游牧部落密信,上面提及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你们可派人暗中联络其部落首领,分化瓦解。”

深夜,椒房殿内依旧灯火通明。苏迁迁正在批阅奏折,陈明捧着一碗燕窝粥进来:“娘娘,该用些宵夜了。今日朝会,您与诸位大人商讨国事,足足说了三个时辰。”

“如今局势紧张,一刻也不能松懈。”苏迁迁接过粥碗,“陈明,你说这君臣一心的局面,能维持多久?”

陈明思索片刻,道:“娘娘推行新政,奖罚分明,又心系百姓。只要娘娘始终秉持此心,这君臣和睦、上下齐心的局面,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苏迁迁望向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她想起前世的宫廷,满是勾心斗角,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而如今,她以皇后之身,推行善政,广纳贤才,终于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君臣同心。

几日后,赵参将的加急战报传来。因提前做好防御,又成功分化游牧部落,敌军不战而退。苏迁迁大喜,当即下旨嘉奖有功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