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之夜,玄冰崖上寒风呼啸。苏迁迁带着王统领和百名禁卫军埋伏在暗处,看着十几个黑衣人抬着木箱匆匆赶路。为首之人揭开兜帽,竟是沈明谦的贴身书童!
“动手!”苏迁迁一声令下,箭矢破空而出。黑衣人猝不及防,顿时死伤大半。沈明谦从树后冲出,手中长剑直刺苏迁迁面门,却被陈明挥剑挡下。混战中,苏迁迁甩出袖中软鞭,缠住装有舆图的木箱,空间戒指光芒一闪,木箱瞬间消失。
“沈明谦,勾结外敌、意图叛国,你还有何话说?”苏迁迁摘下斗笠,凤目含霜。沈明谦瘫倒在地,嘶吼道:“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西域人答应我,事成之后封我做吐蕃国相......”
三日后,沈明谦被押赴刑场。苏迁迁站在城楼之上,看着百姓们欢呼叫好,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她深知,只要利益存在,阴谋便不会断绝。转身对身旁的刘元帅道:“传令下去,让赵参将即刻启程前往西域,我要将这暗中勾结的毒瘤连根拔起。”
回到椒房殿,苏迁迁取出空间戒指中的灵丹药,开始调配新的解毒方子。陈明捧着各地送来的奏折,轻声道:“娘娘,政令三司新拟定的官员考核制度已完成,是否过目?”
“先放着吧。”苏迁迁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窗外盛开的牡丹上。经历两次危机,她愈发明白,治理天下不仅要靠雷霆手段,更需春风化雨。待赵参将从西域归来,她便要推行新政,改革科举,让寒门子弟也能入朝为官。
夜色深沉,苏迁迁独坐案前,在羊皮纸上绘制着未来蓝图。空间戒指突然发烫,一枚玉简从中浮现——那是情报网传来的最新消息,吐蕃王庭内乱,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她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提笔写下:“命刘元帅整军备战,此次,定要让边疆再无战火。”
窗外,星河璀璨。苏迁迁望着这片她用鲜血和智慧守护的江山,心中默默发誓:无论暗流如何翻涌,她都将以皇后之姿,撑起这万里山河的太平。
第216章 收复
春阳暖照,御花园的玉兰开得如云似雪,花瓣簌簌落在苏迁迁的霞帔上。她手持朱笔,正在批阅户部呈上的税赋奏折,陈明捧着鎏金茶盏候在一旁,目光不时扫过案头堆叠的《减赋策》卷宗。
“娘娘,刘元帅从前线传回战报,吐蕃王庭内乱已平,我军趁势收复三城。”陈明展开密信,眼底难掩喜色,“赵参将在西域周旋数月,成功瓦解了敌国的情报网,那些与叛军勾结的商贾也都落网了。”
苏迁迁放下笔,指尖抚过奏折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西南战事初定,边疆百姓却因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税赋名册上,许多州县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惨状。她取出空间戒指中的青铜算盘,拨弄算珠的声响清脆悦耳:“传令下去,松州等五州三年免税,其余受战乱波及之地减半征收。”
“娘娘,这......”陈明面露忧色,“国库尚未充盈,如此减赋,恐影响修缮城池的开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迁迁将算盘推到一旁,凤眸中满是坚定,“若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再充盈的国库也是镜花水月。”她翻开另一本奏章,上面是政令三司拟定的《劝农令》——开垦荒地者免税五年,兴修水利者给予银钱奖励。
正当此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王统领满头大汗,怀中抱着个破旧的布包:“娘娘!这是从西域商人处截获的账本,里面竟记录着二十年来朝中官员收受的贿赂!”他展开泛黄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列着人名和金额,礼部侍郎、工部郎中的名字赫然在列。
苏迁迁瞳孔微缩,空间戒指泛起微光,将账本收入其中。这些蛀虫不除,即便减赋惠民,百姓也难真正受益。“传刑部尚书,即刻彻查。凡涉案官员,不论品级,一律革职抄家。”她顿了顿,又道:“但要注意区分,若有因贫苦无奈受贿者,可从轻发落,责令其戴罪立功。”
三日后,朝堂上气氛凝重。二十余名官员跪在丹墀之下,往日的官服沾满尘土。苏迁迁端坐在凤椅上,看着刑部尚书宣读罪状,余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诸位爱卿可知,朕为何执意减赋?”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战乱刚平,百姓如惊弓之鸟,唯有轻徭薄赋,方能让他们重拾生息。”
散朝后,苏迁迁带着陈明来到万宝楼。这里已修缮一新,曾经失窃的舆图被重新装裱,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她从戒指中取出几瓶灵丹药,交给守楼的太监:“将这些分发给各州县医馆,专治风寒暑湿。”又拿出一卷《农桑要术》,“传旨下去,让各地县令组织百姓学习,若收成可观,县令可优先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