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窈却没觉出有什么变化,每日晨昏去给舅母请安。
有时会碰上秦峥,他还是那副高冷的样子,但只有林舒窈知道,他冷酷的皮囊下藏着多么一副好心肠。
时光流转,西北战事起,这年,秦峥过了束发之年,被秦大将军亲自带到西北军营历练。
林舒窈也长大了不少,从当年的冒失小猴子一路蹿高,模样也越发出挑,已经有了日后亭亭玉立的模样。
她倒是没有考虑那么多,经年累月的相处,舅舅一家于她,已经是最亲的亲人了。
如今突然两个至亲就上了战场,林舒窈也不是小孩了,知晓战场有多么残酷,因此,心中常怀忧虑,少不得往边疆寄去书信。
第8章 表妹多娇(8)
秦大将军从信使手中接过家里传来的书信。
每隔一月和家中通书信报平安,是他定下的规矩。
打开书信闻知一切安好,秦大将军轻快又意料之中地笑了笑,转头看向身边的儿子。
两年的军旅生活,让少年的个子又拔高了不少,肩膀也宽厚了一些,逐渐有了成年男子的影子。
秦峥一身盔甲还没来得及卸下来,原本清俊的面容在西北黄沙的日日吹拂下更加冷峻坚毅。
他手持戟把看向帐外,俨然一个合格的副将模样。
“这是给你的。”
秦大将军此话刚说出口,秦峥的眼光就转移过来,有如鹰隼般,牢牢盯住了父亲递来的一个小小荷包。
秦大将军心中温暖。
自从出征以来,每月伴随着妻子的书信寄来的,还有外甥女嘘寒问暖的问候。
再联想到女孩的身世,联想到可怜的妹妹,秦大将军只余一腔感慨和叹息。
无论如何,以后一定要给窈窈择一个好夫婿,万不能像妹妹那样远嫁,让他们在远方这么牵肠挂肚。
秦峥一脸严肃地从父亲手中接过那个小小的边缘还缝了一圈天青色花边的荷包,然后揣入了怀里。
秦大将军打趣道:
“这是你妹妹给你的,怎么不打开看看。”
秦峥面不改色,方才用手一摸,他就大致知道了又是什么东西。
“这里是军帐,儿子有职位在身,等夜间再看也不迟。”
秦大将军大笑,“你这是说我不专心做事了!也罢,你去叫李副将过来,你今天就先下去吧。”
面对着父亲的调侃,秦峥神色不变,淡定施了一礼,就缓步退下。
等他走到自己的军帐,才从怀里摸出那个已经被他的体温捂得温热的荷包。
约莫是都中流行的新鲜穗子,他这般猜想,抖落开荷包,里面露出一封信,他拿走了信,没有急着拆来,而是往底下看。
他竟猜错了。
荷包内躺着的,不是多么精巧别致的新鲜剑穗,而是歪歪扭扭,针脚有些粗糙但配色极为大胆的一只穗。
他心里有了些猜想。
展开那封信,少年一目十行地阅读着,林舒窈先是向他问好,接着称赞他传到都城的战功称赞他是多么威风八面的小将军,接着又写道,这是她亲手缝制的剑穗……
连秦峥自己都没有察觉,自己的唇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看完书信,他重新折叠放好,外面军士行伍列队声入耳,他的心却被来自秦府里,他的家人慢慢的温暖充盈。
打开一只盒子,秦峥又看了一眼这只颇为独特的剑穗,犹豫了一下,将书信放回了盒子,而把剑穗串到了自己的剑柄上。
视线转回盒子,盒子已经满满当当。
那是他从伍这些年来林舒窈寄来的东西,有玩乐的,有饰品,有书信,甚至还有吃食。
那是好几年前了。
林舒窈年纪尚小,不知道食物远过千山万里就会变质的道理,东西寄到秦峥手中时,已经被马背上的颠簸颠成了碎屑,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秦峥凑近一闻,闻到了荷花的味道。
随之而来的书信上说:
家里的荷花开了,厨子做的荷花糕特别好吃,特寄来给哥哥尝尝。
第9章 表妹多娇(9)
秦峥结束从戎生活回归那年,十九岁。
林舒窈十四岁。
她仍旧在学堂念书,只是越发懂事知礼。
听闻秦大将军并秦小将军得胜回京的消息,哪怕再激动,也没有像小时候那样,蹦蹦跳跳冒冒失失就冲上去了。
她换上规矩的衣裙,莺儿为她描眉梳头,身量苗条,已经出落得清丽动人。
她安安分分坐在秦母身边,秦峥换上常服过来拜见母亲,她就在一旁专注地看。
秦峥拜完抬头,就看到母亲身旁的少女。
他们对视,互相都怔了一下,四年时间过去,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