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宫里有莲花(94)

作者:姽婳人间 阅读记录

李澄心中一动。他自然知晓飞扬团之名,却未料莲花竟能以此为引,将此化为治国之策。他凝视莲花片刻,忽而笑道:“爱妃所言极是。只是……这‘少年团’该以何为名,又该由谁执掌?”

莲花垂眸,指尖轻轻抚过袖口金线绣的并蒂莲,语气很郑重:“臣妾以为,此团当名‘青鹄’,取‘青出于蓝,志在九霄’之意。至于执掌之人……毕竟没有皇子,宗室五服之内也无男丁,陛下以为......安平公主如何?”

李澄闻言,眸光骤然一深。安平公主李承顺年方十岁,是他名义上的长女,生母孝奕太子良媛慕容雪蘅身份卑微,不敢有二心,只是她到底不是亲生的,李澄望着莲花的肚子发呆。

只是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他似笑非笑地看向莲花:“爱妃倒是为承顺考虑得周全。只是……这‘青鹄团’若要成事,还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为师。不知爱妃心中可有人选?”

莲花微微一笑,道:“臣妾以为,太傅房安之孙房珩,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且素来不涉党争,最为合适。”

房珩,出身清流,与世家无甚瓜葛。李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莲花此举,既避开了世家锋芒,又为安平公主笼络了清流支持,可谓一箭双雕。

三日后,朝堂之上,李澄正式下诏设立“青鹄团”,以皇长女安平公主为团首,房珩为祭酒,士族和庶族子弟都可参加“青鹄团”,诏书一出,满朝哗然。

世家大族们暗中咬牙。他们几百年的特权岂能打破?如今“青鹄团”这一设立,岂不是给庶族子弟提供了入仕的途径?

而庶族子弟则欢欣鼓舞,纷纷将子弟送入团中,试图借此一飞冲天。

莲花端坐凤仪宫,听着宝瓶的回报,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她也觉得“王侯将相宁有种夫”?

“娘娘真是高明。”宝瓶奉上茶盏,眼中满是钦佩,“这‘青鹄团’一立,陛下对娘娘会愈发倚重。”

莲花轻啜一口茶,淡然道:“高明?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陛下说不定早有此心。这后宫,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是本宫的后宫......北陆,本宫永远也回不去了,这大夏也未必那么容易把本宫当自己人,本宫要的,不过是……在这乱局中,有本宫的立足之地。”

第51章 安平

◎立威◎

因着莲花怀孕和安平公主执掌青鹄的事,李澄在太极殿赐宴。

龙榻之后,二十八个宫女身着华丽的宫装,手持雉羽宫扇,轻盈地挑着赤金提炉,焚着用龙涎和兰叶精心调制的熏香,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她们神态端庄,举止优雅,仿佛每一动作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而在她们身后,十八个青衣拂尘的内侍静静守候,他们面容肃穆,身姿挺拔,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屏风之后,传来阵阵细乐喧音,丝竹之声丝丝入扣,缭绕不绝。那音乐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激昂跌宕,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鲁国大长公主、燕国长公主、周国长公主、越国长公主、临淄公主、清河公主和李澄新封的公主等都在。

清河公主是李珂幼女,安平公主最小的皇姑,此人正值豆蔻年华,按理说,她也有资格执掌青鹄,因此她很是不满李澄对安平的器重。

她轻启朱唇,声音中带着一丝娇嗔与挑衅:“房珩大人审了那高世济数日,严刑酷法,五毒备至,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可即便如此,却仍旧拿不到高世济谋逆的罪证。如今朝中众臣纷纷上奏,为高世济洗冤,声称他是无辜受害者,被奸臣陷害。不知皇贵妃对此事有何看法?”

她边说边举杯轻晃,杯中酒液如同她此刻的心情一般,波澜起伏,难以平静。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与期待,似乎想要从莲花的反应中窥探出一丝立场。

莲花敷衍道:“朝政的事,本宫不懂。”

清河公主道:“不懂?安平做青鹄团长、房珩为祭酒不是娘娘举荐的吗?”

四岁的李和安黏在莲花身边坐下,像是块小膏药似的,一会儿要莲花给她夹胭脂鵝脯、一会儿要云片火腿,因此,莲花没空搭理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自顾自高谈阔论:“房珩手里历来没有冤枉的人。他惩罚人的法子可多了,还偏就起些好听的名字。比如说弹琵琶,那些受刑者被架上琵琶刑具,全身骨骼仿佛被生生抽离,痛苦难当。你们想想看,他们汗水如倾盆大雨般洒落,浸湿了衣衫……

在极端的痛苦中,受刑者仿佛经历了死而复生的折磨,如此反复两三次,在这般荼毒酷刑之下,又有何罪名不能招认?又有何坚贞不屈之人能扛过这非人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