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郎敬罢了大都督,又重新斟满一杯要敬裴听寒,她说道,“幸得使君雷霆手段,才教扬州城、乃至淮扬道的百姓们免于危难,语蓉这一杯为敬英雄,使君,请。”
裴听寒照例客气一句,受了这一杯酒。
坐下来,卢老夫人轻抚他的手臂,责怪似的,“分明到了扬州,也不知回家来瞧瞧,苦着吾跋山涉水来见你。”
裴听寒有愧,“是明也的不是。”
“若非是语蓉安排得好,只怕咱们这旅程没这样顺利。”
裴听寒听罢望了卢语蓉一眼,可惜刚才神游天外,并不曾听得这女郎是哪房的亲戚,迟疑一刻,便听卢老夫人笑道,“语蓉是你小舅舅的女儿,序齿为三,年纪小你一些,该是喊她一句表妹的。”
她叹一声,“她是头一回来长安城,新鲜得不得了,走遍了三十六景仍不够,还说要往什么广仁寺礼佛,听说那寺庙远在九华山下,我这一把老骨头可吃不消。”
大都督从善如流,“何需老夫人劳累,卢娘子要往广仁寺去,便教明也陪同就是,他这两日休沐,恰是闲着的。”
卢老太太连连点头,“这倒是个主意。”
这下裴听寒算是懂得了卢家倾巢出动的因由,来不及收拾面上的冷凛,下意识就要往李辞盈那边望——往日他若是不慎与哪位女郎多说了两句话,端是要吃她的眼风,更别说这样显而易见的撮合。
可惜这回例外。
李辞盈举目轻笑,十分怡然,“乐见其成”四字明白就写在脸上。
是了,今时不同往日,她远远将他抛开了,哪里会在意这些?搁在膝上的手掌慢慢攥紧,裴听寒漠然垂眸,一瞬收了那些不合时宜的情绪,再不发一言。
席间热络化作静默,大都督与卢老夫人对视一眼,转了这个话头不再提起,过会子,又与李辞盈低语一句,“晚点劝劝你九哥。”
李辞盈再不能装懵懂,点头应了。
酒足饭饱,客人也都一个个送上了马车,李辞盈半日辛苦却算不得结束,她转目看了一眼后边站着的裴听寒,觉得脑袋都有些疼。
大都督何至于异想天开想要她来开解裴听寒?别人不清楚,李辞盈还会不晓得么——当年裴听寒的母亲私逃,可就是卢家二房的舅舅大义灭亲逐了她的名儿,如今又想要撮合裴听寒与卢表妹,哪儿来的脸皮?
可大都督的令也不好不听。
琢磨琢磨了会,倒想出个主意。
看奴仆们都各自忙着的,李辞盈一清嗓子,刚吐了个“九”字出来,那人一道冰冷的目光已刺到面上来。
裴听寒面无表情盯着她,“若是再劝,还请免开尊口。”
一句话把后路全堵死,李辞盈可晓得从前陇西其余几个郡守是如何不待见他的,没忍住翻了翻眼皮,嘟囔着,“您当我想劝?”
说完这句,其实还是劝了,她说道,“卢二郎去岁八月中解元,大都督大抵是为你的前途计量过,才肯让卢家登门的。”
裴听寒过二十了,又是这样有本事,多少人想往他这儿巴结裴家的姻亲?就长乐公主仍时不时想着这一茬呢。
李辞盈继续道,“与卢家联亲大有益处,卢二郎有了出息自然是最好,如若不然,也好过让你尚主断了前程——”
那卢二郎到底有没有出息呢,李辞盈绞尽脑汁地回想了,却又觉得没什么印象。
她晓得为着卢有仪的缘故,裴听寒必不可能娶卢表妹为妻,话锋一转,说道,“九哥晓得的,大都督要重用一个人,必不会放他任性。这回裴、卢两家若谈拢了亲事,您觉得自个还有说话的余地么?”
裴听寒“哦”了声,说道,“听阿遥的意思,似乎有了主意。”
李辞盈点头,“当然,坐以待毙,不若放手一搏。”她看向他,“长安城确还有一人能解九哥困局。”
“何人?”
李辞盈笃定道,“刑部王侍郎。”
与其等一个不知会不会有出息的卢二郎,还不如干脆将王侍郎收入囊中,虽说如今萧、裴两家合力,但有这一层姻亲在,王侍郎做事必定更加尽心尽力。
而裴听寒呢,听了只突兀笑了声,“王侍郎?你的意思是说让某娶了王娘子?”
不然呢,她微微颔首,那人却不知何来的怒气,忽是拖住了她的手腕往身旁一拽,李辞盈猝不及防转个圈儿,后背一下撞在那人胸口,裴听寒就这样半拥着她,退到了游廊之中。
风里芬香,芳满浓愁,那一点既熟悉又遥远的木樨香一下扑到面上来,他按住她的双手抵在墙上,直白而又冷淡的目光慢慢点过她的眼睛、鼻尖,最后落在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