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到残疾狐族太子之后(415)

作者:琳琅蛮蛮 阅读记录

可即便是她自己亲自来找,不也是一样,毫无头绪。

小月摇摇头,自嘲地一笑。

三年了,她实在是乏力得很。

这份乏力,主要是来源于无聊。

一种前途未卜的百无聊赖。

她不知道他在哪里。

他身上的那一半聚魂咒,消失了。

她失去了能够感应到他的,唯一的联系。

四海之大,她要去哪里找他呢?

她不知道。

甚至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这三年里,她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进过一家酒楼,吃过一口热饭。

实在是饿了,就在路边买两个馒头,然后吃上三天。

就这样,走啊走,找啊找。

有一回,她经过人界。她想到了李瀚,想到了那个年轻的帝王。怎么说,也算是共过患难的朋友。小月决定再去见一见他,在一块喝喝酒,也能排遣排遣挤压这许久的忧愁。然而,还未进京城,便听得帝都的人说,今年已然改元了,先君于年前驾崩,如今坐在龙椅上的,是先君的胞弟……

原来,李瀚已经死了。他还那么年轻,怎么竟然便死了呢?凡人的生命,可真是脆弱而短暂啊!

于是,小月只好拎着几壶酒,来到了李瀚的陵前。他的陵墓很气派,然而,就算再气派,死去的人也不会再活过来。小月只好对着那冷硬的坟头自斟自酌,直喝到月上中天,喝到东方破晓,她才又独自一人,默默离去……

天地茫茫,竟是连能陪她喝一喝酒的人,都没有。

小月只好继续寻找。

无数次,小月都在脑海中回想着最后一次见到孟子煊的情景。当时,他面色虽然有些泛白,精神却不算太差。因之孟子煊素来气色不佳,故而小月也并未觉得奇怪。如今想来,那或许便是自己的忽略之处了。

而后,小月又去找过老君。老君说自己多次劝孟子煊前来药池沐浴,然而孟子煊总是推脱,说等到闲下来了,自然会来府中常住。老君说得痛心疾首,深悔自己竟然相信了孟子煊的鬼话。

小月又去找了鬼医。鬼医似乎又开始疯疯癫癫了,一见小月,便哭着喊着,说自己不该放孟子煊走,不该放他走。小月就问他,“什么叫做不该放他走,您这话是什么意思?”鬼医就说:“他没有聚魂咒了,没有聚魂咒,他的元神就像水一样,不断的流失,流失……我怎么样也封不住。他说他的头很痛,痛得受不住,便从我这里要走了许多的止痛药。这个臭小子,他都那样了,他还要去杀心魔,生生将自己折腾坏了啊!我也救不了他,我也救不了啊……”

看着鬼医这般疯癫的模样,小月实在难以相信,在她昏迷的那三个月里,鬼医究竟想过了多少的办法来救他,又经历了多少次的失望。鬼医说他救不了子煊。可如果连他都救不了子煊,谁又能救他?

子煊,究竟去了哪里?他究竟如何了?

小月不信,一个人离开了,难道竟然真的什么痕迹也不会留下。

她不信,所以她仍在不停的寻找。这也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这一次,小月来到的是……

小月想不起来了,仿佛是听人说了一嘴,叫什么四月城,或者是思月城?

管她呢?小月一点也不关心这些。

当然,她也就更不会去关心自己现在身处的这个偏僻的小镇,叫什么镇。

有什么重要的呢?这三年里,她经过的小镇,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哪儿能记得了那么多?

既然不记得,又何必要问。

所以,她只是极其无聊地站在路边,等着馒头铺子里的馒头出笼。

然后,买两个馒头,再继续这样的,无边无际的旅程。

她的身边,站着一个中年的妇人。

这妇人长得倒有三分颜色,只是打扮俗艳,身上的脂粉气,隔个四五里都能闻得到。

小月被熏得直打了两个喷嚏,脚步不自觉地,就往旁边挪了挪。

妇人满不在乎地瞄了她一眼,然后转过头去,依旧含着笑,等着她要买的馒头。

她的右手臂上跨了个篮子,里面放着个陶罐,陶罐里似乎是盛着一罐鸡汤,悠悠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妇人对这鸡汤显然宝贝得很,时不时就要拿手放在陶罐上试试温度,看看汤还热乎不热乎。

可馒头迟迟不出笼,这就惹得妇人有些恼火。她终于不耐烦地催促了起来,“李婶子,你这馒头啥时候能蒸好啊,老娘的汤,可都快凉透了!”

那李婶于百忙当中,嗤笑一声,斜睨那妇人一眼,不屑地道,“秦寡妇,我说啊,你是爱等就等,不爱等吧可就拉倒,反正老娘也不爱做你的生意。”

秦寡妇听到这样的话,自然是恼怒。两条细细的眉毛挑得老高,尖起嗓子质问那李婶,“我说李婶,你这话可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了,你就不爱做我的生意?老娘我行得正立得端,哪儿就得罪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