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到残疾狐族太子之后(245)

作者:琳琅蛮蛮 阅读记录

年轻的将领很有想法,他认为以往的旧例并非完美,不值得沿用。根据旧例,对于自愿归附的地方势力首领,愿意加入政府军的,既授予将军头衔,领十路兵。暂且不愿加入的,亦授以将军之衔,令其驻守原地,随时待命。另派一军师前往驻地,名为共议,实为监督。

这一制度看似有效,实则漏洞百出。那些前来依附的首领多为草寇出身,且论起能力来,也是参差不齐,不问其能力大小,一律领十路兵,这样一刀切的做法直接导致军中各营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营的士兵甚至怨声载道。再说那些不愿加入政府军的首领,则令其仍驻守原地,这也是大大不妥。依附不能只是口头上的,仅凭一个军师,又怎么能约束得了那些草头王,待他们要反时,不过只是多杀一个人罢了!

所以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小月坐在御座上,听得一愣一愣的。再看孟子煊,他眉头微蹙,似乎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然而牛头怪却已经按捺不住了,这项制度原就是他定下来的,他自有自己的考量。 “圣君,创业伊始,自当应以笼络为主。许以各位首领将军之位,也是权宜之计。有能力的,自然还望高升,能力不足的,圣君再将他们逐一砭黜也就罢了,何必朝令夕改,致使人心动荡。至于那些有二心的,留在军中亦是祸害,将他们圈在原地,密切监视,叫他们不能轻举妄动便是了。”

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朝堂之上本就人员复杂,有不少就是先前依附过来,一来便做了大将军的头领们。这些人自然极力支持旧制。还有一些则是凭军功慢慢升上来的将领,他们不甘心屈居于这些草寇之下,也就极力主张革新制度。

总之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私心。于是煌煌大殿沦为了菜市场,平日里干架勇猛的人,打起嘴仗来也是一样的凶残。孟子煊只觉得左右两只耳朵嗡嗡地响,很有一种耳鸣了的感觉。可惜朝堂之上不宜掏耳朵,他挪了挪脚,让自己站得离他们稍稍远一点儿。

第140章

小月呢,坐在御座上看着底下的人唱大戏,直看得头昏脑涨。再瞧孟子煊,已经缩到了墙跟儿底下,再不能往后缩了。他气色不大好,正掩着唇低低地咳嗽,她这才意思到他都在堂下站了近两个时辰了。

孟子煊自分了一半聚魂咒给她之后,身子便不大好,这些时日里为她修复元神,又是没日没夜的操劳,昨儿晚上,她还灌了人一肚子酒。

早知如此,真该让他好好歇歇的。其实上朝这事,她也并不是不能应付。说白了还是因为害怕,总觉得有他在,心里就有了底,结果呢,连累他在这儿干站着,耳根子还不得清静。

心里有了愧疚,御座上便更坐不住了。小月紧了紧眉, 沉而怒的嗓音便盖过了殿上的吵闹声。

“众卿商量出对策了没有?”

众将士闻言,立时便噤了声。说实在的,大家都是武夫,勇毅有余而谋略不足,这么吵吵闹闹的,能商量出对策才怪。再觑圣君的脸色,那真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于是个个低眉肃立,祈祷自己千万别做了圣君拿来立威的枪头。

第一天上朝,闹得太难看了不像样,小月忍住了心中的怒气,在人群中揪出了方才提意见的小将,居高临下看着他道:“你既能发现弊端,想必定是有解决之道。”

那小将先时见圣君是女流,脾气也随和,便以为她是个好说话的,这才壮起了胆子提意见,心道若能借此机会一举改革旧制,也算是为自己挣了个前程。再不济,至少也算是在圣君面前露了脸。然而,要说解决的办法,他确实是没有。他那么个武将的脑袋,能发现问*题,已经是顶了不起了。

可圣君虎视眈眈看着他,看得他直发怵。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太急进了些,圣君初来乍到,对各方的情况都不了解,他这么直笼统地抛出这么个大难题,圣君会不会觉得他是在有意给她下绊子呢?

他闷头想着,越想心里越凉。再看看周围,愈发觉得这些人老谋深算。他们未必就没有发现问题,只是不肯率先提出来罢了。他到底是太年轻了些,沉不住气,这回大概是要被拉出来儆猴了。

他支支吾吾,“这……属下尚未想好。”

果然,圣君愤怒地一拍扶手,“没想好便敢在朝堂之上乱提意见,这是把本君的朝堂当成什么地方了?看你年纪轻轻,果然没有成算,如此轻浮,怎配做将军,实在该当再放往军中历练几年。”

这是要砭黜他么?年轻的将军吓得战战兢兢。然而他有傲骨,即便到了此刻,仍不肯低头,怕归怕,却还要为自己辩解两句,“属下不过是提了个意见,圣君明鉴,属下并无犯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