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到残疾狐族太子之后(177)

作者:琳琅蛮蛮 阅读记录

因为,鬼医已经入了魔。

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可不就是魔么?

孟子煊心中感叹,一代神医,竟然落到了如此下场。想自己小时候,还未化成人形时,毛绒绒的一团,特别喜欢缩在他的怀里。大概是意识到这医者是能救自己的人,因此格外粘他。鬼医时常是冷冰冰一张脸,对谁都不苟言笑,却唯独在抱着这小白狐狸时,还能露出一丝温情,伸出手指帮他顺毛,摸得孟子煊很是舒服。

可眼前这个人,早已不是印象中眉目舒朗、外冷内热的李叔叔了,乌黑的一头长发如今已然全白,乱糟糟垂下来,遮住了大半张脸。曾经的鬼医也算风神俊秀,高大魁伟,如今却是苍老佝偻,形同枯木,嘴角的褶皱都能夹死苍蝇。

最渗人的还是他那双眼睛,眼白已经红了大半,看着你时,便像是要吃了你,这分明就是入魔的先兆。可他只是看了孟子煊一眼,便又提着灯笼,弓着腰,缓缓向洞府深处走去。

“李叔叔”,孟子煊又唤了一声。

那人身形明显微怔了一下,然而,他没有回头,灯笼依然平缓地向前移动,就着那橘黄的灯光,他看到了一张石棺。

这石棺大约也是鬼医为自己准备的,上面用鲜红的漆涂满了繁复的咒语。鬼医俯下身,在石棺里一阵摸索,摸出了一个酒坛子。

“小子,喝酒么?”鬼医问,声音嘶哑干瘪,像是老旧的门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吱呀声。

“乐意奉陪”,孟子煊道。

于是鬼医提着两坛子酒出来了,洞里恰有一张石几,两方石凳,厚厚的灰尘积了寸许。鬼医坐下,孟子煊也跟着坐下。

孟子煊猜得没错,这酒果然便是软骨散的解药,才喝了一口,便觉神清气爽。

“李叔叔,你造酒的手艺果然不赖。世人只道你医术高明,却不知你造酒的手艺比医术更高明。”

鬼医白发遮面,看不到他的表情。不过眸中的血色淡了一些。他想到了一些往事,当初他给孟子煊医病时,把药掺进酒里,问这小白狐狸敢不敢喝。没想到这小狐狸虽未化形,却也十分豪气,三两下喝干了酒,晃了晃,便醉倒了,睡了三天三夜还没醒。他母亲还以为他又发病了,急得了不得。结果他醒了,病也好了。

“说说看,你怎么知道我就是鬼医?”

“凭这个”,孟子煊从袖中抽出了一把刀,置于石几之上。刀长不过一尺,柄上的金鲤栩栩如生。

鬼医伸出鸡爪般枯槁的手指轻轻触了触刀柄,他似是极为紧张,连指尖都在颤抖,“你怎么会有这个?”

“我去了一趟云幽,母亲身边的老嬷嬷给我的”,孟子煊道,又解下手中碧绿荧亮的珠串,“嬷嬷还给了我这个。”

碧玉珠,七宝刀,她至死都还留着,难道是自己错怪了她。

鬼医没有去接孟子煊递过来的珠串,如今的自己,人不人鬼不鬼,再去碰这样圣洁的物什,无疑是玷污了它。

“你母亲可有留下遗言?”鬼医颤声问道。

“有”,孟子煊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从容道,“嬷嬷说,母亲临终前一直在忏悔,说她对不起狐族,是狐族的罪人,就算死了,也赎不清她的罪孽。”

“除此之外呢?”鬼医追问。

孟子煊摇摇头,“嬷嬷告诉我的,就这么多。”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鬼医的视线一刻也未离开过眼前的刀和珠串。孟子煊心里砰砰直跳,深恐被他听出了破绽。哪里有什么嬷嬷,哪里都什么遗言,都是他瞎编的。母亲去世了六千年,当年跟随她的旧人也都故去了。这七宝刀和碧玉珠,他小时候亲眼看到母亲将它们用宝盒装着,埋在了梅花树下,后来便再未动过。前不久,他猜到了鬼医与母亲之间微妙的关系,才重又把它们挖了出来。

多说多错,故而他只敢含糊几句。不过,鬼医的反应倒是完全印证了他的猜想。当年为他医病的李叔叔便是鬼医,也是母亲未嫁入皇家时的情郎。

孟子煊的母亲与白帝一直十分恩爱,白帝对外冷酷得近乎残暴,但对于夫人,却是温柔得都能掐出水来。孟子煊小时候,唯一一次见到父母吵架,是为了一方锦帕。

锦帕上写的,便是孟子煊方才念的那首诗。

当时还是只小狐狸的孟子煊刚好从母亲的窗前经过,刚好就捡到了父王丢出来的这块帕子。

帕子还挺香,上面画了一株怒放的棠棣花,还写了一首诗。而母亲的芳名,便唤做夜华棠。

正处于一百来岁狗都嫌的年纪的白狐狸,稍稍懂了点人事,知道这事不简单,便伏在窗下,听起了爹娘的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