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不愿再向父亲摇尾乞怜。
他要让父亲知道,对于哥的态度,他是坚定不移的。
房间被翻得乱七八糟,叮当作响,何家浩定在门口。何宏光迟迟无所收获,动作越发粗鲁,原本整洁的房间早已面目全非。
何家浩在心中说服自己,没关系,任他胡闹好了。
王丽华回了趟镇上娘家,傍晚时分回到家里,通过玲姐之口得知情况,长叹两声。
何宏光把自己锁在书房里许久,直到晚饭时间。王丽华在楼梯上喊了一声,紧盯楼上的状况。
大概过去五分钟,两扇房门前后脚被推开,父子俩无声下楼、落座、用餐,看起来相安无事的样子,只是那顿晚饭吃得有些冷清,无人开口说话。
放下碗筷后,何家浩平静又礼貌地说:“我回房间学习了。”
何宏光没应声,没听见似的。王丽华殷切地回应:“哎,好。儿子,注意休息,想吃什么跟妈妈说。”
何家浩没有再答。
人走远后,王丽华略带埋怨地看向丈夫:“你也是的,家浩长大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骂了……”
“慈母多败儿!你是没听到他都说了什么话,再不管教就完了。”
二十年婚姻生活,她很清楚丈夫的固执,不再想跟这个人浪费口舌。
耳边传来细雨拍打窗户的声音,王丽华转身看过去,陈述道:“又下雨了。”
当晚,何宏光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报。王丽华检查了一遍窗户是否关严,收到邱秋的电话。
虽然已经下班回家了,但邱秋还是不放心何家浩的状况,中午瞧着何宏光的态度,他也不像会带何家浩去看心理医生的样子。
何宏光带走何家浩之后,何家树又给她打电话询问状况。她深知兄弟二人对彼此的了解,越想越觉得不对。就算何家树不开口,她也是要打电话问问的。
对着联系簿踌躇片刻,她还是拨通了何家浩母亲那栏的电话号码。
“邱老师,您是家浩的数学老师吧?有什么事吗?”王丽华语气轻快,记得上次去学校开家长会时,这位邱老师夸奖过家浩。家浩还是数学课代表呢。
“家浩妈妈,你好。今天家浩不是在学校晕倒了吗?我有点担心他,所以打电话问问。他现在怎么样了?情绪好转没有?”
王丽华答道:“没事,老师,您别担心,我今天回来晚了,明天给他煲汤补一补就好。”
邱秋怎么可能放心?想着现在父母大多不懂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她连忙解释了一通,最后不忘重申:“家浩他现在可能已经擅长隐藏情绪了,这是心理问题很严重的表现,还是该去医院看一下……”
王丽华回想起刚刚饭桌上的状况,何家浩眼睛都没红,不像小时候那样一被爸爸责骂就哭鼻子,于是回道:
“多谢老师挂念,我们家浩浩确实性子内敛。父子俩吃晚饭的时候就和好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上楼,奔向何家浩的房间。停在紧闭的房门外,英文磁带的声音清晰传出。王丽华长舒一口气:“家浩学英语呢。邱老师,您就放心吧。不说了啊,我去给他热杯牛奶。”
邱秋仍想坚持,没等开口,电话已被挂断了。想想还是不放心,于是拿起了手机,又给某人打去了电话。
何宏光闻声从楼下探头,问道:“谁啊?”
“儿子的数学老师。”王丽华犹豫再三,还是说出了口,“她说浩浩有心理问题,很严重,表面装正常而已,你说我们要不还是带他去医院……”
“胡说什么?儿子干吗呢?”何宏光并没有当回事,因为他坚信,或者说希望自己的儿子是绝对勇敢和强大的。
“在房间里学英语。”
“还知道学习,那就没事。”
何宏光说完转身就回书房,王丽华缺乏主见,站在门口停顿许久,终是叹了口气,决定立刻下楼给家浩煲汤,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一扇门之隔,房间依旧凌乱,书包原样戳在墙边,录音机孤独地放出声音,伴着微斜的夜雨。
窗户敞开宽阔的缝隙,水滴溅湿散落的书籍,少年出逃。
何家浩自觉并非出逃。
他只是觉得房间里太闷,氧气稀薄。就像古文里写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他顺着阳台而下,出门亲自感受这场清爽的雨。
他沿着房檐走到那条熟悉的小巷,左肩很快淋到雨水。
他站在原地,望着雨幕怔怔出神,眼看雨越下越大,大脑还有一缕固执在作祟——哥送来这盏灯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下意识摸向口袋,空空如也。
他忘记带手机出来了。远处小卖部的暖灯微弱地闪烁着,老旧的台式电话就放在沿街的柜台上,他的身躯却像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