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埃及法老的爱妻(39)+番外

作者:似此星辰非昨夜429 阅读记录

“早就不闷啦!”莱拉骄傲地挺起胸脯,模仿着哥哥的语气,“苏霓姐姐的药最厉害了!哥哥说,你是马尔杜克神赐给我们巴比伦的星辰之女!”

她忽然凑近,温热的气息拂在苏霓耳畔,带着少女特有的天真和笃定,“苏霓姐姐,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哦!哥哥他…他看你的眼神,跟看那些最亮最亮的星星一样!不,比看星星还要亮!他一定是…一定是像英雄史诗里唱的,深深爱上你啦!”

女孩无心的话语,却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穿了苏霓努力维持的平静。

苏霓的身体几不可察地一颤,眼眶瞬间被热意灼烧。她猛地收紧手臂,将莱拉柔软温暖的身体紧紧拥入怀中,仿佛要将这最后的温暖刻进骨髓。

脸埋在那卷发间,她用力地、无声地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压下翻江倒海的情绪。“莱拉要乖乖的,”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温柔,“听哥哥的话,按时吃饭,好好照顾自己。”

她松开怀抱,指尖轻轻拂过莱拉稚嫩的脸颊,努力在唇边绽开一个温柔到近乎破碎的笑容,“姐姐…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做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

“很远很远?”莱拉的脸上浮起困惑和不安的阴云,“比太阳落下的地方还要远吗?那…那姐姐什么时候回来?莱拉会很想很想你的!”

“姐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苏霓的声音轻柔得像一声叹息,带着无尽的怅惘,“但是莱拉要记住,”她凝视着那双酷似辛纳的琥珀色眼眸,一字一句,清晰而郑重,“无论姐姐在宇宙的哪个角落,都会为莱拉祈祷,祈祷你永远健康、快乐、平安。”

她没有说“再见”。这个沉重的字眼,她不忍心对这张纯真的脸说出口。

她只是深深地、深深地看了莱拉最后一眼,仿佛要将她的笑容、她的温度、她眼中闪烁的星子,全部烙印进灵魂的最深处。然后,她毅然起身,像挣脱温暖巢穴的鸟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间充满童真与暖意的寝殿,将莱拉困惑不安的目光关在了身后。

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碎裂的心上,却无比坚定。

巴比伦沉睡在幼发拉底河低沉的涛声里,月光给这座巨城披上了一层冰冷的银纱。

苏霓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深灰色粗棉长裙,将染过的头发用同色头巾包裹得严严实实。

她只带走了那个小小的、磨损的亚麻布包:里面是冰冷的手术刀(不仅是工具,更是故乡的印记)、几包用油纸仔细封好的救命草药(柳树皮粉、金盏花末、薄荷干叶)、那块刻满记忆的石灰石碎片、简易的星图、以及一小袋辛纳“无意”留在她房间的金币(她只取了几枚最不起眼的,其余连同他赠送的珠宝,都原封不动地留在了梳妆台上)。

她像一个真正的影子,凭借着对王宫守卫巡逻间隙的精确把握,利用廊柱的阴影、庭院的死角、夜风的掩护,悄无声息地穿过沉睡的宫殿。

最终,她从一个靠近马厩、守卫因困倦而松懈的侧门,融入了巴比伦城迷宫般、散发着尘土与夜露气息的幽深小巷。

她的目标明确——城南的商旅聚集区,一支即将启航前往红海港口阿卡巴湾(AqabaGulf)的腓尼基大型船队。

这是她耗费数日,在王宫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泥板文书和市井流言中筛选出的最佳线索。

据说这支船队将沿着红海南下,最终抵达传说中盛产香料和黄金的“彭特之地”(Punt),而一些老水手含糊的叙述中,隐约提到彭特更东方,有通往“太阳升起之地”的航线。

黎明前最黑暗、最寂静的时刻,苏霓终于抵达了城南如同巨大蜂巢般嘈杂混乱的商旅营地。

她压低身形,灵巧地避开醉醺醺的水手、大声讨价还价的商人、以及堆积如山的货物。

目光锐利地扫过河岸边林立的桅杆。终于,那艘有着独特海豚船首像的大型腓尼基商船“海豚号”映入眼帘。一个管事模样的腓尼基人,正借着风灯的光,在船下清点最后一批密封的陶罐。

苏霓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走上前去。她开口,流利的腓尼基语(这是无数个夜晚在图书馆油灯下苦学的成果)让管事惊讶地抬起了头。

她自称是一位来自遥远东方的游方医者,家族世代行医,因追寻一种故乡濒临灭绝的神奇草药而流落至此,恳求搭船前往彭特之地。

她愿意支付双倍船资,并承诺在旅途中无偿提供医疗服务。为了增加说服力,她不动声色地展示了那柄薄如蝉翼、寒光凛冽的手术刀——这超越时代的器物本身,就是最好的医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