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文艺妇女(94)+番外

作者:木头山 阅读记录

教出李稻花之后,这个老师也被请到镇上,甚至是县里,传授经验,尤其是文学启蒙经验。

他哪有什么经验啊,就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教书。

他也不是个溜须拍马的,老实交代自己没出什么力,李稻花的小学成绩也是惨不忍睹,小学时期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为人正直。

在学校里,她总是带着人行侠仗义,谁要是敢欺负弱小,那就等着她的正义铁拳吧。

“没有去过港岛,却能把港岛写的入木三分,稻花老师实在是……”张鑫炎觉得自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稻花没去过港岛,不妨碍她看过无数港岛电影电视剧,虽然都经过艺术加工,那也能见微知著。

《天台之上》里,有内陆情节,也有港岛情节,比如楼王部分,在港岛就拍不了,需要在内陆找个房子拍摄。

港岛的大部分豪宅建筑都是西式风格的,符合李稻花想法的需要苏州园林,或者是北平四合院。

两人又就拍摄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就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

按照张鑫炎的想法,港岛之前还没有这样的电视剧,他有种预感,这部电视剧开播之后,绝对会成为收视冠军,剧情不拉胯,那其他地方也不能拖后腿。

“您放心,我回去就申请拍摄,会用最快的速度拍摄这部电视剧的。”

李稻花却有些不以为意,张鑫炎工作能力确实不错,拍摄速度也有,问题是他背后的影视公司拉胯。

《少林寺》从立项到完成,都进行了三年的时间,虽说这中间也有另一个导演拍摄问题导致全盘重拍,那这也跟影视公司用人不当有关系。

这部电视剧还不是简简单单的港岛方面同意拍摄就行,还涉及到内陆,需要双方联合拍摄。

等张鑫炎离开之后,李稻花就继续写《天台之上》,只不过后半部分就不如前半部分那么赶,反正就算是正式开始拍摄后再写后半部分也来得及。

现在距离正式拍摄,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李稻花觉得,保守估计要半年时间。

她写稿子的这段时间,李丰收一直都跟在《少林寺》剧组里,也不是员工,只是跟着学习。

剧组里的演员刚开始也不认识他,这些演员从很早就进了剧组,《一方屋檐》播出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去看。

看他经常在剧组里晃悠,之前也没见过他,就好奇他是谁。

从工作人员口中才知道,这也是个演员,并且早就当过主角,人家拍摄的电影,现在火着呢。

就是因为太火,每天出门就能被人认出来,李稻花也不敢让他给他们拍照,正愁没地方塞的时候,张鑫炎说可以让他进他们剧组学习,反正也不会耽误拍摄。

“他拍的电影不过是咱们国家的人看,我们拍的电影可是要去港岛上映的。”

对于李丰收,《少林寺》剧组的演员十分警惕,如果不是他们的电影已经拍摄了一部分,再加上李丰收没有一点武学功底,他们差点以为剧组要换演员。

这也不是剧组第一次这么做。

但是很快他们就听说,导演要和内地一起,拍摄一部电视剧,很多集的那种,拍的就是李丰收姐姐,稻花老师写的故事。

“那是他姐姐哎,导演肯定要给他姐姐面子,随便在里面演个角色,他就也能在港岛出名啦。”

张鑫炎确实有这个想法,尤其是在看到故事之后,交好李稻花,他觉得是有必要的,这种文化人,成长起来也是很可怕的,港岛就有类似的文化人。

又不一定要演主角,演配角还是可以的。

港岛,张鑫炎带着拍摄好的《少林寺》和《天台之上》剧本回到公司,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第42章 疯狂的粉丝中原电影制片公司是标……

中原电影制片公司是标准的□□公司,是由长城和凤凰合并而成。

面对步步沦陷的文化阵地,他们也在寻找出路,合拍电影,就是他们寻找到的新方法。

“鑫炎啊,这次回内陆情况如何?”

“好,太好了,内陆不愧是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啊。”

“哦,怎么说?”

其实张鑫炎原本并不是港岛人,是五十年代来港岛学习剪辑,留在这里的。

内陆这个年代的影视技术,跟港岛还是有距离的,每次交流,大多是内陆学习港岛的技术。

“我这次回国才知道,国内出了位年轻的作家。”

不就是出了个年轻作家,这在港岛并不稀罕,港岛不仅有老一辈的作家支撑,新作家也有不少,金梁古温,老中青齐聚。

再说国内作家的作品,在港岛也水土不服。

袁仰安自己也是电影从业者,知道作品的优秀,跟它适不适合市场并不是绝对的成正比。

上一篇: 大秦司巫 下一篇: 今日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