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文艺妇女(23)+番外

作者:木头山 阅读记录

刘卫东也看到报道了,那又怎么样呢:“人家行跟你有什么关系,老实干你的活吧。”

陈丽撇撇嘴,她已经习惯了,刘卫东再怎么说,不耽误她一遍又一遍的看报纸,她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李稻花写的是真的!

报道一出,各单位闻风而动,距离近的,直接登门拜访李稻花,距离孟和平他们近的,就先去拜访孟和平。

很多人也是在这时候,才知道,春交会上出风头的孟和平居然请了强力外援。

职工楼门口每天都有人堵着要见李稻花,刚开始李稻花还能腾出来时间聊几句,很快就败下阵来。

棉纺厂来就算了,印染厂,酒厂,电缆厂,甚至后来机械厂,拖拉机厂都跟风过来了。

有些东西,它不是营销就行的,得有真材实料。

这么多人,他们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了,不止是他们,楼里的人都被影响到。

每天上下班都要穿过拥挤的人群,做饭也要小心磕碰。

迫于李稻花的淫威,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敢背地里蛐蛐,蛐蛐的时候还得保证身边人都是安全分子,不会去告密。

最后还是学校出面,不允许这些人进入学校,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李清泉也觉得是时候把《杜鹃创业记》放出来了,趁着这股东风,绝对能爆火。

李稻花的稿费也从千字四,换成了这篇的千字五。

又是二百多入账,上次存起来一百,零钱六十多都还没花完。

《杜鹃创业记》发布之前,北平文艺甚至还做了宣传,很多人早早就开始期待这期的北平文艺。

听说是个体户创业的故事,无数待业小年轻都摩拳擦掌,还有些中年人,他们是为自己的孩子操心,为孩子买一本,好歹有个事做,不至于每天到街上瞎溜达。

天知道,每次他们听说哪里打架了,谁被抓走了,都得忙着打听是不是自己家孩子。

《杜鹃创业记》发布当天,有些工厂还出现了群体请假现象,就是为了回家买北平文艺。

“没有?北平文艺这么好的期刊你都不进,你这书店还开什么啊?”

一个抢着过来买《杜鹃创业记》的人被告知没有北平文艺,怒不可遏,他可是专门请假过来的。

他的嗓门很大,在他后面,甚至是在书店外面的人听到后也愤愤不平。

“不是我们没有进,是买的人太多了,我们书店的北平文艺都已经被买走了,你们上别的地方去吧。”

营业员也不惯着他们,没跟他们对骂都是好的,让他们去别的地方看看都是她服务好。

“走,我们去别的书店!”

北平的书店不止一家,只不过中间的距离比较远。

“什么?你们还要货?最快也要等到三天后了。

我知道你们急,大家都急,对,都堵着呢,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你别来,我这也堵!”

北平文艺里,电话铃声就没断过,他们之前准备充分的印刷数量根本就不够。

不止是北平的老百姓在抢购,周边的书店也都联系要进货。

第12章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别挤,别挤,……

“别挤,别挤,都有,都有!”

书店里,每天都有人在抢购北平文艺,不止是这一期,脑子灵活的,还买《李幺妹下岗记》那期。

李稻花的小说多好吗,也不是,受热捧的原因是,看小说它真有可能挣大钱啊

封建迷信我嗤之以鼻,财神殿前我长跪不起。

平时不爱看书的人,这会儿也抢着要买,上一个看明白书的人已经怒赚三百多万美元,下一个富翁也许就是他们!

川棉纺厂直接预定几千本,就当做福利发给厂里的工人们。

这钱跟他们挣的相比,那就是洒洒水,不止是挣的钱,他们厂这次算是扬眉吐气了,之前的憋屈总算是一扫而空。

“你买了吗?”

“我怎么会买,我可不买。”

职工楼里,跟书店里的火热不同,大家并不讨论李稻花新书的事情,甚至很多人都不买。

李稻花最近靠着这两篇小说,日子过的美滋滋的,家里隔三差五就吃肉,有时候还能看到买的烤鸭。

小孩子们更是三不五时的就挨打,不为别的,就为他们在家里吵着要吃肉,吃烤鸭,吃糖,吃酥饼……

“吃吃吃,就知道吃,猪都没你能吃!”楼里的大姐拧着自己孩子的耳朵往家走,低声对着孩子骂。

只是这话到底是骂孩子的还是骂别人的,那就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年龄小的孩子因为想吃肉挨骂,年龄大的孩子因为学习挨骂,小年轻因为待业挨骂,谁也别闲着。

以前,待业的小年轻在外面游手好闲,家里也没得说,毕竟,人家不是不想工作,是真的没工作。

上一篇: 大秦司巫 下一篇: 今日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