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文艺妇女(228)+番外

作者:木头山 阅读记录

而那些拐卖孩子的人,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什么蛇蝎心肠的,毕竟,坏人不会在自己的脑袋上写坏人两个字。

有的人贩子,为了更

方便犯罪,还会在身边养一个孩子,方便给自己打掩护,一个带着孩子的人,比一个单身汉,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为了获得买家的信任,他们也不会跟所有买家说这是他们拐来的孩子,就以自己或者是亲戚家没钱养活,只能把孩子送人为由,甚至会拿出他们准备好的出生证明,证明这孩子不是被拐来的。

出生证明自然是跟一些不良医院合作弄来的,批量购买,价格更便宜。

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是一些人想的那种见财起意,毕竟,真的见财起意,买卖人口这中间的很多环节都会要人命。

这跟杀人不一样,杀人不过头点地,只需要思考如何把不会说话的尸体藏起来就行。

李稻花写的时候,把自己看到过的各种各样的人贩子犯罪案件全部都回忆了一遍,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写的完善。

每年被人贩子拐卖的小孩不计其数,即使是2025年,依旧有小孩会被拐卖,有的甚至在医院就被拐卖。

这样的产业链,不仅没有因为信息的发达销声匿迹,甚至越发猖獗,已经到了可以指定孩子的地步。

有专门的人在各个幼儿园踩点,偷偷拍摄儿童照片,有买家看上,要出钱购买,才会出手。

家长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看好孩子,因为大部分孩子一旦被拐走,就很难被找回来。

被找回来的,很多也都已经隔了很多年,他们和他们家人丢失的时间,又有谁来弥补呢。

人贩子通常很难被找到,依旧逍遥法外,去祸害一个又一个家庭。

从《父母手册》第一个故事发布之后,很多家庭都在期待李稻花的第二个故事。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都觉得这样的故事,拉进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借着看小说,发表自己对故事看法的机会,双方又多沟通了很多。

尤其是家长,迫切希望第二个故事能继续让自己多了解孩子。

真的看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后背一凉。

因为李稻花在这里面写的很多人贩子的手段,真有人遇到过,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的孩子没有被拐走。

也有人其实没有遇到过,但是把自己身边的一些正常事情联系起来,总觉得可怕。

“哎,你记不记得,李姐家孩子被拐走的时候,好像咱家附近,就是来了个磨剪子的小车,当时你还说呢,谁家磨剪子还开车。

你说……李姐家小孩会不会就是让那辆车给拐走了?对了,那辆车的喇叭声也很大!”

看完故事,女人就跟男人提起一年前他们街坊李姐家的儿子被拐走的事。

当时找不到自己家孩子之后,不止是李姐全家,他们这街里街坊的,全都发动起来,一起跟着找。

结果当然是没找到,两岁多的孩子,就算是自己跑出去,也跑不远,他们找不到,那就只能说明是被拐走了。

从那之后,李姐就好像变了个人,每天精神恍惚。

有些事情就不能多想,越想破绽越多。

“你说的还真是!走,咱们去跟王哥说去。”王哥是李姐的老公,他们不跟李姐说的原因是,万一不是真的,只是他们多想,最后没把孩子找回来,那对李姐来说又是一次打击。

王哥这会儿也火急火燎回家呢,他在自行车厂上班,厂里待遇还不错,各种文化宣传也到位。

李稻花的《父母手册》,厂里人都爱看,每次发表之后,厂里也都会放在宣传栏,方便大家观看。

看到李稻花写的人贩子各种各样手段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个小车。

那个小车太扎眼了,当初可不是一个两个人有这样的疑问,更别说,他们磨的刀还不怎么样。

王哥用最快的速度请假回家,就是想向街坊们打听打听,记不记得那辆车具体长什么样子,车牌号是多少。

这时候的汽车虽然比之前多了很多,可还属于是稀罕玩意,王哥就是寄希望于大家会记得这辆车。

“我就记得是辆白车,车玻璃黑漆漆的,看不到里面。”

“我记得磨剪刀的那个男的额头上有颗黑痣,还挺大的。”

“我知道车牌号!”

突然有个稚嫩的声音,说自己记得车牌号,所有人转头,就看到是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

“别瞎说,说错了,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小女孩的爸妈威胁道,随后跟街坊们道歉,说小孩子不懂事瞎说的。

王哥这会儿已经顾不得了,街坊里,只有这个小女孩说自己记得,死马当成活马医。

上一篇: 大秦司巫 下一篇: 今日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