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文艺妇女(136)+番外

作者:木头山 阅读记录

几天后,杨天把家里的书都散了出去,可算是在这附近出了把风头。

拿到书的人家,大多是家里有识字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杨天可不愿意给他们。

他自己烧火那是他,这是他家的书,他想干什么干什么,别人可不能这么做。

就这几天,远近山头的村子平时的休闲时间,就是听新故事。

“杨闯?哎呀,这不就是咱们村的那个闯娃子吗?他咋跑外面去了?”

“三爷爷,这不是闯叔,这是故事,是假的。”

“你不懂,这肯定是写的闯娃子,那水浒传都还是真的呢,你闯叔,当年也是犯了事,跑出去之后,就没再回来啦,哎……他娘还等着他呢。

是死是活,总得有个信啊,我得去告诉你小草奶奶,闯娃子没了。”

说着,老太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往小草奶奶家去。

邮递员带回去的那本书,他借给其他人看,借来借去,县长都借走了。

人民文学的报纸现在才刚到他们这里,他就看了一半,实在是想全看完,没想到还能有人专门从北平寄书来他们这里。

听说是李稻花花钱买的,寄回来,县长就觉得,这个作者,心里是有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

“这么个大作者,还能给咱们这里寄书,不容易啊。”

李稻花现在出门都要全副武装,生怕被人认出来,好在冬天穿的衣服多,也不引人注目。

钱越挣越多,她就想,要不用这些钱,办点什么事。

就像这次的杨雪,他的家乡十分贫困,村民们没有了解外界的途径,十分闭塞。

其实李稻花可以理解,时代在变化,越封闭的地方,会越来越脱离社会。

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小地方根本想都想象不到。

北平在69年就已经有了第一条地铁,但是直到八九十年代,很多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地铁。

为贫困地区办一个免费的图书馆。

相比之下,这时候的书籍确实不便宜,大多数人更愿意借书而不是买书。

李稻花的想法是,为每个贫困地区的学校,准备一个图书馆,或者是读书角。

为他们订全国性的报纸,还有一些图书,这些邮递员就可以送到,她要做的就是花钱。

不过这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哪里有需要资助的贫困学校,贫困学校有多少,第一批书籍要多少。

每个学校人数不同,需要的书籍数量也不同,贫困学校的定义是什么……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欧阳远和爸妈,他们一致认为,钱是她挣的,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们只能给点建议,最后做主的还是她。

这件事只有她一个人是很难办成的,最好是和官方合作,他们最知道哪里有学校,学校有多少人,贫困程度如何……

“别忙活你那事了,快来快来,看春节联欢晚会,可好看了。”

林金凤坐在沙发上,边嗑瓜子边看,喊李稻花来看的时候,视线也不离开电视。

电视节目太少,每出现一个新节目,都能让林金凤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画质虽然不好,直播现场也有意外出现,那也不妨碍全家人一起看。

八点开始,四个多小时的春晚,林金凤看到后面,都有些坚持不住,以前她从来没熬过这么晚。

今年他们没回家,就是因为听说今年有春晚,老两口觉得,回家那就看不成春晚了。

老家什么时候都能回,春晚就这么一晚上,再说,只要大家都在家,那就是团圆。

甚至欧阳远她妈也在北平,跟他哥欧阳近住在一起。

李丰获他们这次回老家,也是准备把家里人都带到北平来。

他们现在完全有能力在北平安家落户,那干嘛不把家人带过来。

带过来,也不孤单,大家以后又能经常走动了。

林金凤他们甚至想让李稻花给他们就在李丰获他们家附近买个房子,以后几个人聚在一起,也不孤单。

对此,林金凤还振振有词:“这样我肯定就会天天看电视了,我还不是太无聊。”

这几天北平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格外热闹,林金凤他们第一次在

北平过年,看什么都稀奇,看什么都高兴。

“哎呀你说,早知道,咱们去年就不回家了,这地方多热闹,看这大红灯笼,多喜庆,咱们村里哪有这么热闹。”

李三柱背着手,看着一眼望去红彤彤的街道,感慨道:“就是咱们县里,也没这么热闹。”

我们过春节,阿美莉卡可不过,还没等年彻底过完呢,李稻花就收到伊恩的电话,说《行尸危机Ⅰ》取得巨大成功。

不仅如此,小说《行尸危机》也成功入围“星云奖”。

上一篇: 大秦司巫 下一篇: 今日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