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共有二十余户人家,这次他是白日去的,瞧着村里颇热闹。
两位在路边交谈的村民见他面生,主动上前询问找谁,他报了曾掌柜的名字。
“你说曾大啊,我们也好久没见到他了,可能回老家了……”村民话语一转,颇有些抱怨的意味,“不过曾大也真是的,他自个儿回老家了却将那只狗落下了,如今整日在村里觅食,前日差点被外村人引走,瞧着怪可怜的。”
另一村民也唏嘘起来:“可不是,他平日里如此爱护他那小京巴,恨不得整日抱在怀里,我还听他宝贝长宝贝短的,啧啧……”
两个村民越聊越远,苏及只好作别候往曾掌柜家中去。
门外守了两个人,是苏刑的手下。苏及道明来历,手下开门让他进去。
苏及推门而入,院中情景与那日无异,掩在柴堆里的兵器已经不见了,被陆英的人收拾了干净。
他在屋内屋外探寻一番,并未发现可疑之处,心道难道赵铁盈出现在此处是巧合?
正疑虑着,门外传来一阵嬉闹声,他探身出门,见四五个小孩正围着一条小狗玩耍。
苏及不敢靠得太近,朝小孩儿问道:“你们可知我身后这家主人去哪儿了?”
几个小孩儿见村里来了陌生人,怕生似的往后躲,苏及走到路边,随手摘下一把狗尾巴,三五下东西在他手里变了样。
“快看!是小狗!”有小孩儿指着他手里的东西惊呼,其余小孩儿也被他手里的东西吸引了注意。
苏及心中好笑,果然小孩儿都爱这些玩意儿。
他晃着手里的狗尾巴:“要是回答了我的问题,我便将这小狗送给他。”
这时,一个大胆点的小女孩儿站出来:“什么问题?”
苏及挑眉:“你们最近可有见过这家主人?”
小孩儿们纷纷摇头。
“那见过一个满脸胡子,身份高壮的人进去过吗?”
小孩儿们又纷纷摇头。
“你们可和曾掌柜熟悉?”
小孩儿们还是摇头。
还真是一问三不知。
苏及正打算放弃,一旁的小狗却突地叫了声,苏及条件反射地后退一步,随后目光一顿,打量起来:“……这是曾掌柜家的那只京巴?”
不怪他一开始没认出来,上次见到那只京巴毛发还是白色的,今日这只却灰黑的,不知去哪里蹭了一身泥灰。
看来真如那两个村民所说,曾掌柜对这心头好不过如此。
苏及将狗尾巴折成的小狗递给小孩儿们,小孩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他转身回了屋舍。
院里有一口水井,苏及路过时忽地注意到井口边有些痕迹,走近一看,内侧一道黑迹,他取下些细瞧。
这……竟是血迹?!
这血迹似乎留下有一阵了,这才会发黑干涸。
苏及和陆英探查时是夜里,并未注意到此处痕迹,他们走后陆英便派了人守着,直到柳时清一案结束才撤走了人手,后来苏刑的人手又接替上,按理来说不该有人能进入,除非……
苏及心里有了一道猜测,他忙叫来守在外面的人:“可否劳烦二位帮忙打捞一下井里,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二人往井中打捞半晌,却发现里面仅有一个水桶。
难道是他猜错了?
苏及眉心收拢,若是没有东西,那井口这血迹从何而来?
他环顾这四四方方的院子,曾掌柜警惕心高,家中的院墙比别家要高上一半,翻墙出入并不容易,他问:“你们可是一直守在门外?”
“没错,苏大人一共派了四人,我们两人负责白日值守。”
“你们中是谁见过宣武卫指挥使?”
“是阿庄,他负责夜里值守,”一名手下搬了把椅子放在院子里,“苏公子可在这里稍作等候,再过半个时辰阿庄就该来换值了。”
苏及点头,今日天气好,倒是可以边等边晒太阳。
太阳西斜,换值的阿庄来了。
阿庄是个皮肤黝黑的青年,后脑因被炸药炸伤再也长不出头发,寻常都带着一顶毡帽,听说他是一年前被调入都察院的。
见面前的青年有些紧张,苏及缓和了语气问:“你真见过宣武卫指挥使赵铁盈?”
阿庄先是一顿,随后中气十足道:“俺以前在他手底下做过兵,绝不会认错!”
他操着一口开封口音叫苏及听得极为熟悉,想来确实在宣武卫待过。
“你还记得何时见到赵指挥使的?”
阿庄:“前日早晨,俺守了一夜突然尿急,就找了个地方……解决,转头就见土坡后一人骑上马要离开,这村子里哪有马嘞,俺就好奇走近了些,一瞧之下发现竟是赵指挥使!”
苏及又看了眼井边的血迹:“赵指挥使可有带别的什么东西?或者可有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