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没进宫又如何?人家早就是侧妃了,后来成了正妃,如今成了皇后,帝后恩爱,情不自禁,有个孩子有什么稀奇的。
纪首辅今日不在,听闻在家陪刚出生的幼子,连早朝都不来了,陛下也准了。
礼部尚书随大流高呼万岁,一起办就一起办吧,他要是敢反对,不仅陛下厌恶他,搞不好纪首辅也会嫉恨他,他的尚书之位怕是不保啊。
阳春三月。
帝后婚典极为盛大,满京城张灯结彩,十里红妆从纪府出发,奏乐打鼓,绕行京城,再进入皇宫。
景煜亲迎皇后入宫,帝后上祭台,祭拜天地祖先,祈求景国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京城百姓自发挂上了红灯笼,贴上红色剪纸,跟随着送亲的队伍,一路上争抢喜糖和喜钱,沾一沾帝后的喜气。
蓬莱酒楼举办了整整三日的流水席,即使是路过的乞丐,也能尝到蓬莱酒楼大厨的手艺。
京郊,皇帝收回了许多田地,分给了流亡到此处的灾民,灾民们终于安顿下来。
通州之地免税三年,流亡到各城镇的灾民得了口粮,故土难离,许多人又一次踏上了回乡之路,幼苗在田间探出头来,农舍里升起寥寥炊烟,阴霾散去,春光正好。
金銮殿内。
纪云欢穿着厚重的凤冠霞帔,面带微笑的坐在景煜身侧,接受百官的朝拜。
不知情的百姓以为今日只是帝后大婚,其实今日还是景煜的登基大典,只是登基大典办的比较潦草。
景煜察觉到欢姐姐累了,也不耐烦听礼部尚书在下头长篇大论,他抬手打断了礼部尚书的废话。
“登基大典到此为止,朕已经是皇帝了,把太子请出来吧,储君之位已定,国祚绵长,江山后继有人,列祖列宗也该满意了,诸位也能安心了。”
第382章 侯府主母vs年下皇子125
宋颜在纪府住了三个月,每日抱着小太子不撒手,今日才带着小太子一起回宫。
小太子陡然见到这么多人,也不怕生,开心的吐着泡泡,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脑袋一揪一揪往纪云欢身上凑。
纪云欢只能把儿子抱在怀里,儿子一点都不安分,动来动去的,搞得她更累了,却拿儿子没办法。
这么小一点的孩子,说话也听不懂,精力却很旺盛,幸好不是她一个人带,否则她非要疯了不可。
朝臣们的眼睛一直盯着小太子,小太子长得很壮实,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刚出生的。
可皇帝睁着眼睛说瞎话,非说这孩子是刚出生的,朝臣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皇帝也真是不讲究,居然觊觎有夫之妇,怕是早就同纪家嫡女暗结珠胎了,偏偏人家是皇帝,也没人敢说什么。
一群老臣忧心忡忡,皇帝不会是好人妻吧?以后这后宫得乱成什么样?
有了皇后做表率,皇帝大力支持,京城里寡妇再嫁已经成了常态,渐渐的整个景国的风气都更加开放了,不再苛求女子从一而终。
从前律法上鼓励寡妇再嫁,鼓励和离的女子再嫁,但很多时候只是一纸空文,如今倒是落到了实处。
户律之中也有女子立户的规定,但除了极个别的女子,比如长公主这样位高权重的,很少有女子能立户。
景国国土辽阔,各地民风民情各不相同,许多地方官吏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一条律法。
若是没了父兄,家中资产便会被同宗之人瓜分殆尽,女子只会被胡乱嫁出去,如果女子胆敢“大逆不道”,带着家产立户出去单过,不仅会受到原本家族的孤立打压,连官府也不会帮着女子主持公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纪云欢倒是不急,先从京城开始,立起来几个典型,再慢慢推广到各地去。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十年之后。
大臣们担忧的后宫乱象并未发生,皇帝后宫里只有皇后一人,后宫空虚,连四妃都没有,这让许多想送女儿入宫的大臣们慌了神。
有人抖机灵给皇帝献上“有夫之妇”,当场就被皇家亲卫拖出去了,皇帝言明自己此生只爱皇后一人,后宫里不必再有其他嫔妃。
若非皇后接连怀孕,后宫里皇子公主满地跑,大臣们甚至都怀疑皇帝是不是有问题,才不肯亲近其他女人。
小太子景瑞磕磕绊绊的长到了十岁,其中的血泪心酸,旁人不懂,只有他自己知道。
景瑞记事起就知道,有事找皇祖母,少去烦母后,不然父皇会嫌弃他吵到母后休息,甚至嫌弃他吃奶弄疼母后,嫌弃他精力旺盛累着母后……
他从一个奶娃娃开始,就得学着察言观色,主要是观父皇的脸色,免得父皇一个不开心,就把他从母后的寝宫里扔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