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上,众人冲着空空的龙椅行了三拜九叩大礼,之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皇帝不在,不是还有三皇子嘛,跟三皇子议事也是一样的。
内阁的人得到了纪首辅的暗示,有了几个人带头,也暂且不吵了,稀里糊涂的就跟着三皇子干了起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处理灾民和城外的一万大军。
景煜冲着空荡荡的龙椅拱拱手,语气恭敬道:“父皇龙体抱恙,军队无皇令不可擅动,否则视为谋逆,本宫以为,还是驻守在原地好。”
“眼下时局不稳,有一支军队守在城外,也能安定民心。”
二皇子也在朝堂上,当即就跳出来反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应该把人调回大同关,不知三弟安得什么心?难道想让这一万人当你的私军吗?”
景煜诧异道:“调回去?用什么调?难道二哥手上有虎符,还是有玉玺,能发圣旨?二哥糊涂啊,这要是传出去,外人还以为你趁父皇病重,图谋不轨呢。”
“当然,我知道二哥不是这个意思,二哥只是心直口快,说话不经脑子。”
周围响起了一阵轻笑声,很快又压了下去。
二皇子脸色涨得通红,他不觉得自己蠢,他只是觉得自己失了先机,景煜这个小人,居然直接威逼百官,而他平日里以儒雅随和的形象示人,自然就慢了一步。
二皇子反驳道:“那也不能把大军留在城外,若是有人包藏祸心,京城危矣!”
景煜从善如流的点点头,“二哥言之有理,那便让大军撤到三十公里以外,护卫京城,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满朝对此都没有异议,至于流民,三皇子说要调查清楚再做定论,有大军沿途盯着,流民也不敢作乱。
“诸位放心,本宫必定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若裴次辅当真无辜,本宫一定如实禀告父皇,给裴次辅封官鬻爵,风光大葬!”
景煜说得杀气腾腾,裴次辅一脉的官员缩了缩脖子,总感觉三皇子也想把他们一起风光大葬。
他们忽然觉得裴次辅死得好,死得不明不白的,成了一摊烂账,他们就太平了。
五郎还是那一万大军的主将,虽然他这个主将是临时封的,按理来说等那一万人打完灾民,他就该卸任了,但皇帝昏迷不醒,没人能下旨卸了他这个主将,那一万大军还是要听他的。
五郎得意极了,走路都带着风,统领一万大军,即使没有真刀真枪的打仗,也足够他吹一辈子了!
以后他就不是单纯的纨绔了,他是指挥过上万兵马的纨绔,是纨绔圈子里的顶尖人才!
五郎去了城外的军营,命令大军退后三十里,不能围着京城扎营。
赵尚书特别慷慨的带来了许多粮食,还带了军饷来犒赏大军,一万人什么都没干,白拿了赏银,纷纷高呼皇恩浩荡,半天不到,就退到三十里外去了。
三十里外最显眼的就是木兰围场,此处依山傍水,地势平坦,适合扎营,大军没有闯到私人的地盘上去,在附近扎营安顿下来。
赵尚书人生第一次假公济私,在账目上做了点手脚,把军饷分了一部分出来给流民。
上万流民零星分布在京城郊外,终于不会饿死人了。
流火七月,京城里热的仿佛蒸笼一般。
蓬莱酒楼又一次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请愿,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士子们在酒楼门口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然后一路到了皇宫门口,静坐不动,求见皇帝!
宫门口的侍卫想驱赶士子,却发现这些人有皇家亲卫护送,看门的侍卫和皇家亲卫同属一脉,不过皇家亲卫近距离保护皇亲,自然比宫廷侍卫地位更高。
陈鹏揽着侍卫的肩膀,笑道:“三殿下不忍见血,兄弟们行个方便,他们又不会闯进去,坐一坐也不碍什么事。”
侍卫们不敢得罪三皇子,更不想跟陈鹏对上,于是就装聋作哑,权当没看见。
闹腾了这么久,满京城都知道二皇子贪污赈灾银,闹得民怨沸腾,可惜皇帝始终不肯惩罚二皇子。
一直闹腾到八月份,昏迷了一个多月的皇帝终于醒了!
此时局面已经不受控制,再不处置二皇子,他就真成昏君了。
皇帝圈禁二皇子,下令彻查赈灾事宜,安抚城外的流民,士子们奔走相告,蓬莱酒楼的灯火彻夜未熄,他们对酒当歌,击鼓相和,庆祝公理永存,正义不朽。
第371章 侯府主母vs年下皇子114
二皇子府中。
平日里用来宴饮的大厅内灯火通明,往来之人皆端庄肃穆,没有莺歌燕舞,没有淫词艳曲,府中下人畏畏缩缩的跪在廊下,大气都不敢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