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小夫妻的渔民生活(259)

作者:肚肚吖 阅读记录

哈哈哈。

这奖励真是越来越深得我心。

石青青心道。

蟹笼很逆天,但是无法一笼多用。

鱼类和虾还有贝壳等七七八八的都会被它排斥在外,可是螃蟹都会着魔的前赴后继,石青青查好资料定位到相对应的海域,每次都是盆满钵满。

一半存一半卖,七月的时候,石青青算了一下,把家里所有的外债都还完了。

说是外债其实就是信用社的。

无债一身轻,这一趟还认识了一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莎莎。

她打扮洋气,长相是年长者都很喜欢的那种,又时髦又大气的给人第一印象都不错。

之前给石青青推荐过什么存储计划,石青青没心动也没投,但莎莎还是保持了一定频率的联系。

今年中秋银行会做活动,有可以白嫖的月饼。

徐心怡也认识莎莎,就拉着石青青一起存,三人还一起吃过饭。

不过石青青始终保持一种清醒,就是不相信有人能掌握捡钱的活计还到处拉不相干的人分享。

七月底,郭玉梅来了电话,说跟吴少彻底分了。

不过她也趁机咬下来吴少一块肉,准备带着马上要分的钱去南下了。

临行前给元宝包了两千的红包,说不管怎么说元宝那天差点遇到危险都是和她有关联,这一点她一直很愧疚。

石青青接下了,郭玉梅临行前她去送了点吃的。

郭玉梅上车后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有一个一样的信封。

可里面却是三千块。

连同之前那次她给的红包,加起来一起退回来了。

一张纸条写,穷家富路,等你发达了再大方不迟,好好照顾自己。

人来人往的车上,郭玉梅捂着脸弯腰哭了起来。

她的离开,似乎让石青青多了一份惆怅。

又似乎没带来什么生活上的影响。

倒是市里面开始流行起了什么早教,什么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的。

少年宫、艺术培训班跟打擂台一样,五花八门的宣传到处都是。

徐心怡心动了,想把两个闹腾的孩子送去。

石青青陪着跑了一趟,看看实地情况。

结果去的第一家,地方简陋。

去的第二家,有个阿姨用脚踹开一个爬到脚边的孩子。

虽然不是什么大力度,但是当妈的人看了心里总是不舒服的。

徐心怡说真是不靠谱。

结果第三家又干净卫生老师们年轻漂亮专业,阿姨们也慈眉善目的。

结果一看价格。

一个月三千。

这钱,哪怕对于徐心怡这不愁吃喝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而且双休日是关门的。

学的是音乐系统结合一点数学和手工的外教体系。

叫什么尔夫的。

徐心怡是有点心动来着,再加八百孩子享受科学食谱下的一餐两点。

说是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入班,最高年龄是三岁。

但是管理员建议一岁再入比较合适。

主要是孩子能坐能动,基本能根据人说的话做出反应就可以了。

再小一点的孩子是需要妈妈的陪伴和抚触的,太小送过去容易出现焦虑分离的情况。

管理人员还在介绍:“我们的总部在京城,九八年的时候就开了第一家早教中心,论权威和专业性,我们目前是国内数一数二的。”

第190章 琳达的追求者

徐心怡又来了解了一次后就报名了。

石青青觉得要是两夫妻都忙得抽不开身,也许她也会做一样的选择。

但目前两人时间互相调和一下,还是能亲自带孩子的,就没有着急早教的事。

倒是带孩子去体检的时候,遇到了分发传单的月嫂、住家保姆的宣传,是个新开的家政公司。

据说是赣省来的,里面很多阿姨炒菜非常好吃。

赵丰年的老家就是赣省和闽省的交界线,口味是很偏那边的,所以他格外欣喜。

所以石青青还真接了传单跟着人家去了解了一下,要了个懂得料理海鲜的阿姨跟着回家试菜。

结果夫妻俩都很喜欢,就定下了阿姨做饭和搞卫生。

跟早教的钱差不多,但是全天都在,一天三顿都有人操持。

石青青就算出海了也不担心丈夫孩子吃得不顺口。

反正每顿一个辣菜,一个清淡的,其他看阿姨按照时令蔬菜或者冰箱存货去发挥。

也许人心思敏感点还是有好处的,石青青凭借第六感找来的阿姨人很不错,手脚干净为人礼貌,也从不八卦家里的事情。

所以石青青之后每次出海回来就会给她一兜子海鲜,让她回家陪陪丈夫和孩子。

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新市场那一片讨生活,一个在手机店做事,一个在新市场做保洁,每周有一天还能吃上海鲜大餐,还是主家刚捞回来的新鲜货,一家三口都很感谢石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