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427)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不过,这则消息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因为大家的目光很快被秦云柏和于越所在团队公布的半导体最新成果吸引。

此后几天,“半导体新突破:科技曙光映照华夏”等标题频繁出现在报纸标题上,陈昭也报道了相关新闻。

这件事不仅在国内非常火热,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物理学术界新星冉冉升起。”张文心念叨完标题就放下报纸,“这段时间秦云柏和小越有得忙活咯。”

于知乐将视线从文章移走,笑着应声:“这是好事,能促进很多领域的发展。”

张文心对这方面没太大兴趣,没有多聊,与她商议确认新招聘会的各项事宜。

“要不改改招聘要求?招太多有高考意愿的人,年年这么换人也不是办法啊。”她问。

于知乐摇头,说:“每年有人员变动是正常的,他们考到全国各地,对于我们之后办快递公司也有利。”

“行,那就按你说的来。”张文心拿起笔划掉新增的一条细则。

上岸考生从三月初开始报到,所以她们要在年前确定好名单,年后复工便立即组织培训。因此两人讨论优化了流程,第二天便直接放出招聘消息。

此次招聘会比第一次还要热闹,报名的人多了一倍,其中不乏其他厂子的熟练工人。

优化流程后,整个筛选过程缩减了一半时间。立春当天,所有入选的人就收到了通知。次日,海隅食品厂开始放年假,于初月亦然。

尽管厂里还没有收到广交会订单的尾款,她们还是决定给所有人包一个大红包。

海隅村副业组的第一批人聚集在于知乐的办公室帮忙,其中考上外地大学的几人流露出不舍。

“大家的心在一起就行。”陈昭开玩笑宽慰她们,“你们好好学,专业对口的人以后都不准当逃兵,全都给我回来助力海隅牌发展。”

“回来,回来。”穗穗学着他嚷嚷。

小奶音萌化在场所有人,驱散了几分悲伤。

临近中午,封好的红包已经满满一箩筐,和年会要□□的礼物堆放在张文心的办公室里。

“那我就先走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于知乐与众人一一拥抱。

最终,她还是决定去宁城与周岳生一起过年,算好时间买了中午的车票。至于工作,全都堆到了节后上班的那一周。

“我也走了,年三十晚再见。”陈昭朝她们挥挥手。

于知乐提前了约莫半小时到火车站,陈昭陪她候车,讲起单位里的种种戏剧性事件,还提到他爸爸调去津市的事情。

火车哐当哐当行驶了半天一夜,在清晨抵达曾经的六朝古都——宁城。

这儿的年味也很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虽是清晨,街道却已十分热闹,已有不少刚置办完年货的一家人。

“乌饭包油条,还有刚出锅的蒸儿糕和豆沙包,甜香扑鼻!”

离火车站不远的国营饭店门前,一位老人高声吆喝着,吆喝声夹杂着蒸汽,模糊了他的面容。

于知乐走近,递上钱票买了一份乌饭包油条和两个蒸儿糕,并向她打听去宁城军事学院的路线。

“丫头,你打听那儿做什么?”大娘面带警惕,上下打量起她。

于知乐直接掏出结婚证和一个勋章,解释:“我来找我丈夫,他在参加交流活动,过年也留在这边。”

这个交流活动不是秘密进行的,很多本地人都知道这是在为高考招生做准备,大娘亦然。她虽然不识字,但认得勋章上的国徽,眼神一下变了,热情地给她指路。

“你去旁边的车站,坐六路公交到终点站。下了车,你向东走一段路就能看见大门。”说着,她还悄悄给于知乐塞了一块梅花糕,小声道,“这是咱们的特色梅花糕,你甜甜嘴。”

于知乐向她道谢,前往车站。她只等了几分钟,迎来了一辆挤满人的公交车,随着人群挤了上去。

车上气氛热闹,大家用方言扯着闲篇。

车子停下又启动,车上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于知乐一人在终点站下车。她按照大娘的指示前行,走了十来分钟才看见一个略显破旧的大门,而门前有一个老人在扫雪。

还没等她开口,老人就看见了她,颇为惊奇,说:“丫头,来年三月才开学,你现在来这儿做什么?”

“我找人。”于知乐又掏出结婚证和勋章。

“哦,原来是军属。”大爷恍然大悟,给她指了一栋建筑,“他们的课还没结束,外边冷,你先去食堂等着吧。等会儿下了课,大家会去那里吃年夜饭。”

食堂里,十几个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围着一张大圆桌包饺子。有人在揉面,有人剁馅。大家见了她,都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