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405)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京市时间十九点整,滋啦的电流声过后,陈昭的声音响起。

“各位听众,接下来为您播报新栏目《于白薇船长的远洋日记》。今天的主要内容是首次出海的远洋小队遭遇海上风暴,所有人齐心协力化险为夷。”

随着报幕的结束,故事缓缓开展。

他的声音经过细微调整,比往常更清亮抓耳。即使这个故事,大家在海隅村听了不下三遍,还是沉醉其中。

快乐的时间总是非常短暂,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四十分钟,第一期节目即将结束。

“我是主持人陈昭,代表海隅食品厂全体员工,向远在江省海县海东镇海隅村的家人朋友们提前道一声晚安。同时,周四晚七点,我在这个频道等着与您再遇。”

陈昭的最后一句话落地,食堂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海隅村打谷场亦然。

他站在收音机旁,享受着属于他的荣誉时刻,随后朝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

之后,每周二、四、六晚收听他的频道,成了厂里人的一项固定节目。

端午节假期结束,全场复工,第二季度新品计划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对于初月极其不利的舆论开始在市区里发酵。各个单位陆续有人发出质疑,认为她不够资格入选,要求公布选拔出国名单的全过程。

科教组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而是紧锣密鼓地筹备年底科技生出国的事。

厂长办公室里,葛泰、方卓以及杜生的几名手下板正地站在桌子前,等待于知乐的指示。

于知乐挂断电话,抬眼看他们,说:“鱼儿咬钩了,开始撒网。”

一行人齐齐点头,随即离开办公室。在食品厂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葛泰和方卓悄悄离岗了三天,又悄然复工。

他们复工的第二天,科教组公布第一批选拔名单的选拔考卷,顺带公布了第二批出国留学的名单。

不出半天,质疑的声响就小了一半。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名字已经被记录在一份名单当中,并随着大量的照片证据提交到他们上司的桌面。

六月下旬,京市的气氛再度变得紧张。各方暗流涌动,很多部门悄无声息地进行了一次换血。

于海清和她的朋友们约了于知乐三人在京瑞饭庄吃饭,为于初月举办践行宴。

苏女士浅抿一口果汁,举杯祝贺道:“这回,你们真是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原本他们还能当当缩头乌龟养精蓄锐,现在全员西北大团聚。”

“逾越规矩的下场就是这样。”于海清语气没有任何起伏,“他们当初做伤天害理的事时,就该预料到有这一天。”

“别提那些晦气的人了,聊点别的。”张香茹说。

秦女士和祝女士附和,将话题往别处带,气氛逐渐变得轻松。

宴席过半,她们点了一壶黄酒,个个喝得脸颊染上浅粉色。

“乐乐,你很聪明,也很有手段,想不想来跟我混?”苏女士喝得多,有点醉了,走到于知乐身边,搂住她的肩膀,“认我当干妈,我带你闯世界。以后肯定能比周岳生那小子混得好,骑在他头上作威作福,他也不敢吭声。”

于海清嗔她:“你要当着我的面抢人?她要进系统,也应该由我来带。”

她没有开玩笑,在听到于知乐计划的时候,她就有这个想法,她觉得于知乐很适合走这条路。

“苏姨、于姨,你们别打趣我了,我哪有这样的能力。”于知乐自然看得出她们眼里的认真,婉言拒绝,“我也没有这样的心性,还是更合适发展副业。”

这是于海清预料之内的回答,她笑着说:“如果耐心等两个放长线钓大鱼的你也算没心性,那什么样的人算有?”

不过,她也是调侃,很尊重于知乐的选择,没再提这方面的事。

苏女士亦然,之后话题便落在了九月出国的于初月身上。几位长辈虽然没有出过的经历,但向其他人打听过,轮流叮嘱她注意事项。

“知道了,我一定会注意的。”于初月说。

弯月爬上树梢头,这场聚会才结束。

周岳生来接于知乐,葛泰接张文心,而于初月则回于海清和张香茹家。

快回到家时,于知乐摇下车窗吹风,被吹得昏昏沉沉。她突然想到苏女士的话,脑海中冒出两个小人,忍不住笑出声。

“笑什么?”周岳生问。

于知乐哼哼两声:“想着要怎么在你头上作威作福,就算不比你混得好,也能啊,对吧?”

周岳生知道她醉了,停车,探身要关掉她那侧的车窗。

“不准关!”于知乐喝道,扯开两颗扣子,“我热,我要吹风。”

周岳生只能应承,重新启动车子。车速较此前快了不少,两人很快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