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于知乐快被这种在临界点徘徊的感觉折磨疯了。
周岳生保持原有的节奏。
诉求得不到满足,于知乐直接推开他,翻身占据主导地位。
尽兴以后,她抓起周岳生的手臂咬了一口,留下一个牙印,说:“现在我也把你弄伤了,下次不许再这样,要不以后——”
她话未说尽,哼哼两声。
周岳生半躺着仰望她,目不转睛。
“听见没有?”于知乐自以为表情凶狠。
周岳生应好,握住她的腰,维持当前的姿势。
下一秒,原本清晰的影子轮廓破碎,化成残影。
往后数天,小两口都回小洋楼住,坦荡的态度让他们夜生活和谐。
白天,周岳生开车送于知乐上班,在她的办公室看书消磨婚假。
婚假结束以后,周岳生因为提前的大比武变得格外
忙碌,于知乐一头扎进新品研发计划。两人聚少离多,有时一周也见不上一面。
十二月底,于初月新送出制片厂和其他部门的计划书终于通过审核。等待期间,她选好了包装图案,精心设计了卡片版面。
许可证明一出,厂里立即开始生产虾条。
新品陆续送往各供销社后,京市在小范围内掀起了集卡热潮,为丰云和齐二的电影还没上映就收到了极大的关注。
订单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飞向于知乐的桌面,厂里的生产任务因此变得繁重。
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后,她们调整了休假模式,暂时改为单休,而且晚上还会加两个小时班。大家对此并无怨言,反而干劲更足。
临近腊八节,厂里着急管理层开了一次小会。
整个会议的流程与以往无异,各车间负责人汇报近期的工作进度,并提出觉得可以改善的方面。
所有人汇报完后,大家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能当场解决的事情,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
流程走完,众人准备离开,被于知乐叫住。
“过去半个月工作任务重,大家都很辛苦。”她站起来,走到会议室的角落,“我们想着组织大家到周边旅游,费用公中承包,当作小年福利。目的地有这几个,你们转告给大家。”
说着,她将木板正面转向众人,露出上面标注的地点。
这几个地点都是业务小组去过的,她们认为当地的景色和饮食风俗与海县有一定差异,并且都很有趣,值得一逛。
大伙合声应好,简单做纪录,然后陆续退出会议室。
第二天,各负责人在车间晨间小会议上宣布了这件事,大家都非常开心。休息时间,原本爱三三俩俩结伴扯闲篇的他们聚集在一块,七嘴八舌地讨论要选哪个地点。
三天后的傍晚,张文心在食堂组织了一次投票,票选出了最终地点——津市。
确定好时间和地点,她开始跑公安机关申请开具跨省旅行的介绍信。有苏女士帮忙,证明下来得很快。
越接近出发日期,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越高,工作效率惊人。
然而,在她们奋力生产时,一则流言在京市悄然传播,声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平日在食品厂大门前流连和企图与李爷爷攀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直接找上于知乐三人,想走关系进厂工作。
“每个月工资两百?餐餐大鱼大肉?组织旅游还发大额奖金?”于初月复述陈昭打听来的消息,语气惊讶,“这些人真是什么谣言都敢传,居然还有人信?”
于知乐没说话,只笑了笑。
次日清晨,海隅食品加工厂的大铁门上就张贴了告示,澄清不实传言,并直言工厂目前没有招工计划。
员工们没有此影响,而告示贴出几天后,门前的人越来越少。
紧接着,出发日期悄然而至。
当天,所有人一早就起床,带上包裹,在食堂门前集合,一起坐公交车去火车站。
三天两夜的旅程,有葛小菊和张灵的充分准备下,大家体会到了当地的风俗人情,玩得相当满足。平常省吃俭用的他们还都掏钱拍了照片,留作纪念。
回到京市,所有人又休息了三天。
将近一周的空档期让邮局堆了十几张从外地寄来的订单。
于知乐安排好生产日历后,全厂复工。
尽管放松了几天,但大家的积极性不减反升。
小学堂的小孩们则没有那么开心,因为叶成玉给他们布置了游记作业,让他们抓头挠腮,只能轮流翻字典。
年龄最大的于齐更是被于杨布置了八百字作文,为了躲作业,他天天跟着运输组送货,脸冻得像猴屁股也乐呵呵。
一天中午,于知乐几人围坐在长桌边吃午饭。
“姐,今年过年都不回海隅村吧?”陈昭突然问,“年三十晚上,咱们要不要搞一个新年晚会?让大伙热闹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