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369)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然而,海带丰收带来的愉快心情还未完全消散,京市又传来好消息。

杜生的人寄回信,信中说副业组在年初递交的申请通过了,地皮的问题也解决了,那边的人会在七月开始建造厂房。

村里知道递交申请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这件事村里人带来极大的冲击,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起来。

于知乐在学习会上明确告诉所有人,京市的加工厂会优先让本村人报名,但录取流程是一样的。

对此,大家反应不一。

第190章

部分人有一颗想要闯荡的心,恨不得立马跟副业组迁去京市,见识外面的世界。

有人不愿意背井离乡,觉得现在日子已经很不错了,只想守在村子里过安稳的生活。

不过,双方的思想在某方面达到了统一。

无论是京市的厂,还是海隅村的厂,终究会走上机械化的道理。

而如果他们不持续学习和故步自封,那么他们在哪儿也没有竞争力,根本不可能吃上海隅村发展的红利了。

因此,村里人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甚至开始主动提问,让夜晚的学习会热闹了不少。

在一切向好发展时,各副业小组却陆续出现小风波。

最先出事的是蔬果小组,某块蔬菜地的菜突然在一夜之间全部腐烂,恶臭味传出了几里地,打乱了她们的供应计划,险些满足不了国营饭店的需求。

紧接着是吃食摊,明明出摊前已经再三检查过相关食材,但是有时还是会在煮粉时发现已经坏掉的食材。幸运的是,这种情况都是在粉上桌前就已经被发现,她们直接倒掉重做。

最严重的一次,长桌上超过一半的食材都被污染了,害得他们的声音险些做不下去。所幸新负责人立刻派人去国营饭店截捕鱼队的人,才能及时搞来新鲜的食材。

就连平常最稳健的鱼糜制品小组,也出现过鱼丸里出现刺的情况。

问题最棘手的还属副食品加工小组,周边县区陆续出现一些奇怪的声音,各地有人四处宣传吃了海隅牌罐头出现了健康问题,但真正的受害者却从未露过面。

所有事情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在一夜之间爆发,于知乐、张文心和于初月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她们立即召开全体会议,让大家回想出事前后的奇怪现象。

众人苦思冥想,却还是想不出任何不妥。

过了几天,其他小组的风波消停了,只有吃食摊和副食品加工小组的状况不断持续,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副食品小组的运作只能暂时停摆,所幸她们从来都不会讲时间安排得特别紧迫。停工几天,并不会对她们交货的时间产生印象。

又是一次大集,于知乐三人和陈昭从吃食摊开始备料起,全程守在旁边,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早晨七八点,他们一起来到大集,还叫上了于海宗和于杨,于齐则是自愿来凑热闹的。

如往常那般,他们的摊子才支起,逛大集的客人很快从四面八方开始聚拢,并挤在灶台前点餐。

于知乐眼尖,看见两个贼眉鼠眼的人悄然靠近放食材的长桌,于是朝于海宗父子使了个眼色。

父子二人眼疾手快,在他们准备使坏前钳住他们的手。两人干惯了苦力活,手劲很大,让他们痛得嗷嗷叫。

这边的混乱引来众人注意,两小毛贼大喊:“他们用的是坏的食材,都发臭了,他们赚黑心钱。”

众人脸色一滞,面露迟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们。

于知乐冷笑两声,招呼摊位的人把桌面摆放的所有食材倒进潲水桶,并让她们摆上新鲜的食材。

蔬菜脆嫩,还带着露珠。而鲜虾活跃,贝壳类一下一下打开壳呼吸。

新食材的新鲜度肉眼可见,客人们终于放心下来。

于知乐让于海宗和于杨扭送两人去派出所,她本来想跟着去。眼神往周边摊子一扫,又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于是,她让张文心去派出所,让于初月去公社找刘书记,最后吩咐于齐去杜生手下常去的地方找人。

摊子的生意正常进行,直到大集人流最多的时候,被于知乐暗中盯上的几人才慢慢向摊子靠近。

“哇。”一个面色惨白的人突然开始呕吐。

周围的人惊叫着弹开,生怕沾上一点污秽之物。

另一个人掏出海隅牌罐头的空瓶子,大喊:“谁给我说说理啊!我是柳镇人,昨天在供销社买了一瓶你们海东镇海隅村生产的罐头,半夜上吐下腹泻,没了半天命。”

他说话像唱戏一样,很快又吸引了周边人的注意,大家慢慢围过来看热闹。

这时,另一个人又人群中冲出来,啪地把玻璃瓶往摊子的桌子一拍,大声控诉:“我是吴县来找你们索命的!你们这些黑心的玩意,居然卖坏掉的东西,害得我老婆流产,你们给我偿命,那可是五个月大的双胞胎儿子啊!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