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梅给她和师傅批了出差假,所以三人会留在村里几天,帮海隅村搭建起生产线,并对车间的人进行培训,确保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能按照正确步骤使用机器。
“这是师傅提前安排好的培训课程表,你看看哪里需要修改。”于佩兰给于知乐递了一张纸,“如果没有问题,明天早上七点就开始。”
于知乐接过表格,看了好一会,应道:“时间安排得很合理,没有问题。”
简单交谈后,于初月带两位师傅到副业组小院安置行李,张文心则去筹备晚上的接风宴。
虽然他们来得突然,但村里资源丰富,这顿饭准备得很体面,宾主尽欢。师傅们感受到真心,掏心窝子传授经验。
因为培训,旧仓库晚上的学习会暂时停止。副食品加工小组的人白天跟随两位师傅实践,晚上借着场地复习理论知识。
到底是坚持学习了将近一年的人,她们的脑筋比很多新进厂的人还灵活,轻易就记住了所有步骤。
经过一周充实的培训,其中大部分人的操作得到了两位师傅的认可,最终考核得分最高的几人被选为生产线操作员,负责监管生产线。
分别之际,于佩兰抱抱于知乐,说:“别送了,我和你姑父端午还回来。”
于知乐嘴上应好,还是将他们三人送到村口
,一直挥手到牛车完全消失在视野范围内。
几天之后,葛小菊和张灵带回新的订单,副食品加工小组第一次真正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从机器运行那一瞬间起,所有脑里的弦绷得很紧,动作变得很不自然。
“不用紧张,你们培训的时候表现都很好。”于知乐鼓励,“只要按照正确步骤操作,不会有大问题。”
众人点点头,深呼吸放松,逐渐找回从前的工作节奏。
第一批罐头完成,接着开始第二批,然后是第三批,大家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第一天工作结束,副食品加工小组完成了此前三天才能干完的活。大幅度提高的工作效率让她们深感机器的方便,但是始终谨记第一节培训课的内容——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
刚开始使用机器那几天,村里人对轰轰的声音很好奇,偶尔会在加工小院外逗留。
随着副食品加工小组组员渐入佳境,大家的好奇心也慢慢消失,所有人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时间过得快,很快来到五月中下旬。
五月开始,陈老和罗平老师几乎天天坐捕鱼队的船出海,观察海带的成熟情况。一连察看了十天,他们终于选定收割的日期。
当天晚上,老支书在学习会开始之前,简单地做了个动员会。
“明天早上五点,所有人在岸边集合。一组出海收割,二组将海带运到晾晒地,三组晾晒。”他举着大喇叭宣布明天的安排,“明天,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小孩都不能靠近岸边!”
他再三强调了最后一个点,毕竟收割现场混乱嘈杂,若有小孩掉进水里,在忙活的大人很难发现。
紧接着,记分员开始读各组的名单。
第二天清晨,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穿上了最清凉的服装,各就各位。
于海宗一早带着捕鱼队的人划船出海。到达养殖区后,他们停稳船,系好缆绳,才开始收割。
刚收割上来的海带呈深褐色,油亮亮的,被整齐地码在船边的框架上。每装满一船,他们就会送回岸边。
船一靠岸,大人们就会围上去,将海带拖上岸。接着两人为一组,用扁担挑起一捆往晾晒地去。
“来了,海带来了。”年纪小的孩子守在晾晒地的入口,高声报信。
他们兴奋地将大人们引到指定地点,有些会跟在大人后面捡起落单的海带,拖到指定地点。
一捆接一捆的海带进入晾晒地,全被挂在木架上,很快洇湿了土地。
小小孩们在木架中穿梭,兴奋地追逐嬉闹。
“最后一个项目,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于知乐长舒一口气,眯眼往前远处的海面,“副业组第一年,到这才算真正结束。”
张文心想起一年前她们连同陈老演戏骗村里人的场景,没忍住笑出了声音,正想和她忆往昔,却被远处的于初月打断。
“喂,你们俩,别偷懒。”她朗声喊道,“快点过来帮忙记录。”
听见她的声音,于知乐和张文心相视一笑,而后小跑回到岗位。
一整个村子的人连续不停歇地干了十天,才将所有海带收割完。虽然工作强度堪比秋收,但面对大丰收,大家还是非常开心。
叶成玉很会捉住生活热点,学习会恢复后,她当即连同张家三兄弟编了几出短戏,肯定了大家的付出,将所有人的喜悦之情推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