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当天,她正与姑姑姑父告别,没曾想葛泰和方卓带来了好消息。
“幸好赶上了,要不还要把资料和定金寄回去。”两人满脸倦意,一看就是刚跑完长途,顾不得歇息就马不停蹄往罐头厂家属院赶。
于知乐接过收购合同,仔细阅读,确定总数量与交货时间。
五家供销社总订购一百二十斤虾干,要求每份分装成半斤的包装,交货时限都是半个月。以她们副食品加工小组的工作效率,这完全不成问题。
“辛苦你们了。”于知乐说。
两人异口同声道:“都是小事。”
末了,葛泰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她,拜托她带回去给张文心。
于知乐点头答应,与两人告别,坐上回海县的唯一一趟车。
转了两趟车,她才回到海隅村,彼时已是晚上八点。
刚到家,于知乐就看见蓝圆圆在昏暗的油灯下看衣服标签,她面前已经分了十几堆。
“你在做什么?”她凑近问。
“乐乐,你回来了!”蓝圆圆抱抱她,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才回答,“我突然想起他教我的法子,所以下午的时候让大家返工,多增加了一点细节。”
于知乐细看,才发现拇指大小的标签上增加了一行数字——0001(1/10)。
“0001就是海溪牌第一款衣服,后面的数字代表限量十套。”蓝圆圆解释,“他说这样有利于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
于知乐知道这种营销策略,但这串数字给了她另一方面的启发。
副食品加工厂既然要实行工厂化管理,那么为了方便后续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她们需要在罐头的包装标签印上生产批号。
她打算从这批虾干开始实行计划,次日去找于初月时,特地强调了这一点,并与她和张文心一起商量统一标识系统。
“印刷厂对起印量有要求,所以没办法做到每张标签的批号不同。”于初月说出局限性。
张文心提议:“那我们就用最简单的年份月份日期,将每天的产出视为同一批次。”
她的建议得到了于知乐二人的赞同。
于知乐想到衣服表情前面的那串数字,说:“我们在日期前面再加两个标注,用数字代表哪款罐头,然后用拼音缩写注明是供给哪间供销社的。”
“这注意不错。”于初月唰唰唰记下她的话,“001HX19710207,代表今天生产的是海县供销社订购的泡椒酱。”
于知乐和张文心合声应好,小会议就此结束。
“给,葛泰托我给你带的东西。”于知乐递过小布包。
张文心满心欢喜地打开,里面是两个漂亮的发夹。她当场试戴起来,问她们好不好看。
古铜金色的蝴蝶发夹,两翼嵌了双色珠子,给她乌黑的头发增添了几抹亮色,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
另一枚则是扇面形状的有机玻璃发夹,以一根簪子贯穿,颜色鲜艳且质地细腻有光泽。[1]
“很适合你,葛泰眼光不错。”于知乐笑着应声。
于初月细细打量一番,点头附和。
“确实很好看。”张文心取下蝴蝶发夹,小心翼翼地放回布包里,“这几天先用扇子的。”
于知乐和于初月调侃了她两句,才离开忙活自己的事情。
几天之后,张文心才换上蝴蝶发夹。她又收到了葛泰从省城寄回的包裹,也是几枚漂亮的发夹。
随着她头上发夹款式的更迭,时间很快来到女子远洋队出发去省城集训当天。
这段时间,天气晴朗,副食品小组如期完成虾干生产计划,便让她们帮忙将成品捎去省城运输队。
二月中下旬,周边村子养殖的小海鲜陆续成熟。于知乐和于初月跑遍每条村子,收了一批做试吃。
同时,蓝圆圆和张海雁管理的制衣小组缝制春夏装,并将样衣寄给京市百货商场,又揽来一批订单。
而吃食摊上新的糟粕醋粉广受欢迎,张海竹又申请增加了两个灶台,还临时增添了几名人手。
“杜队长亲自送了一批花苗过来,支书爷爷说明天全村人出动种栽花。”张晓云跑进副业组小院,喊道,“早上去仓库领花苗,大家负责自家门前的小路。”
如今,她和小伙伴们成了大队部的传声筒,满村跑着帮忙通知消息。
“诶,知道了。”应答的声音此起彼伏。
下一秒,张晓云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门,瞬间消失在众人的视野当中。
“小云腿上装了风火轮?这么快就跑没影了?”陈昭露出惊讶的表情,“我还想让她帮忙问一问,牛棚那边到底是什么章程。”
张文心啧了一声,说:“你瞧瞧自己过完年之后脸圆了多少,就这点距离,自己跑一趟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