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355)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张海梅和张海竹抬着长桌进门时,她正在用纱布将酒糟过滤出来。

“乐乐,你在做什么?”张海竹好奇地说。

于知乐说出目的,她又问:“这醋可以拿来煮粉吗?要不年后试着在吃食摊卖一卖?”

“当然可以。”于知乐应道,而后打趣她,“不过,都放大假了,就暂时把副业组的事放一放,好好休息。”

“习惯了。”张海竹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说话间,其他人也搬着桌椅来了,热热闹闹地开始布置。

摆放整齐后,张文心大手一挥,说:“太阳下山之后在这儿集合,一个人也不能少,不醉不归!”

“谁不让我来,我第一个不肯。”葛小菊开玩笑。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随后才离开,张海竹则留在于家小院学习糟粕醋的发酵。

“自然发酵的话味道会更醇厚,也可以用白醋加酒糟直接调。”于知乐给她介绍,又简单讲了流程,“第二种成本低,更适合吃食摊。”

她先带着张海竹走了一遍自然发酵的流程,再准备其他材料,现调了一锅。

张海竹轻嗅飘出的味道,评价道:“酸味很直接和强烈,还有一点点酒香。”

于知乐点点头,让出位置,给她实践的机会。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张海竹轻松调出了一模一样的锅底,于是又坐下聊其他新品的可能性。

两人一问一答,聊到太阳下山,直到朋友们陆续到齐才停下。

如上次烧烤大会那般,所有人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都挎着一个大篮子而来。

不同的是,这次,大家这次不仅带了蔬菜,还有不同部位的猪肉,捕鱼小分队的人还带了海鲜。

其中更特别的是陈昭,他的篮子里堆叠了很多小碗菜,有糖拌的猪肉渣,有炸丸子,还有小酥肉。

“你去哪儿弄来的?”于知乐问。

陈昭嘻嘻一笑,应道:“制衣小组的大娘们给的,她们说我讲的故事好听。”

“陈知青,你也太厉害了,靠着自己的声音赚了一顿饭。”张文心做出夸张表情,下一秒又变脸,“快来帮忙洗菜切菜,要不等会你最后一个动筷。”

陈昭因为前半句话心花怒放,直接忽略下半句,心情愉悦地打起下手。

约莫半个小时后,一盆盆菜围绕着桌子中央的两个锅底摆开,每张桌子都被摆满。

天色微暗,牛蹄哒哒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张海兰和于凤六人脚步匆匆进门,手里提着热菜。

“人齐,准备开饭!”张文心高声道。

她的话像开关,大家纷纷动了起来,斟酒的斟酒,燃碳的燃碳,各司其职。

于白薇小心翼翼地将用稿费买来的钢笔揣进兜,与大家一同端起酒杯。

“今年大家都辛苦了,这杯酒敬大家。”于知乐高举酒杯,朗声道,“新的一年,我们并肩奋斗,让副业组再上一层楼。”

“再上一层楼!”整齐响亮的声音响彻小院上空。

烛光与火光映照在每个人脸上,所有人坚毅的神情一如从前,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锅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牛油香和糟粕醋的醇香融合,挑逗着大家的感觉神经。

众人没有扭捏客气,纷纷动筷涮自己喜欢的菜,送进嘴后露出满足的神情。

蒸汽缓缓上升,模糊了大家的面容,却无法掩盖幸福的氛围。

筷子在锅和盘中穿梭,碰杯的声音此起彼伏,欢声笑语未曾断歇。

直到深夜,大家吃饱喝足,才结伴离开。

聚餐后第三天,张海兰给于知乐带回京寄来的信,这次家人们在信中写了准确归期。

之后的日子,蓝圆圆陪着她一起准备过年的东西。

临近年关,蓝圆圆搬回镇上住,于家小院剩下于知乐一人。

年二十八的半夜,海县下起小雪。

清晨,于知乐听见车声,快步打开院门,却见几辆车依次刹停。

她看着乌泱泱的一群人,面带疑惑。

第185章

于知乐呆立在原地,眨着眼睛,以为看见的一切都是梦。

“乐乐,是不是没有按时吃饭?人看着瘦了一圈。”于婉琴地摸了摸她的脸,眼神满是心疼。

于知乐恍然惊醒,扫了一眼她身后的二十几人,惊讶地问:“这,怎么大家都来了?”

刨除于佩兰夫妇、宁谭和方卓及其养父母,其他都是出乎她意料的人,比如齐二一家和秦云柏的父母,还有两张陌生面孔——于越身侧的中年夫妇。

“家里的臭小子要来海隅村过年,我们也凑个热闹。”周岳生兄弟三人的父母如是说。

不过,她们有各自的小心思。曲蓉心系妹妹,秦青想见儿媳及岳家,齐颖盼着儿子开窍能在这儿找个优秀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