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353)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距离往年分钱时间还有不到十天,村里虽未明确宣布今年的总收入,但大家从养猪组的人那里得知今年会留五头大肥猪作为福利,个个干劲十足。

“我现在看着这些虾子都觉得像毛票。”张二婶娘开玩笑道,“腰不酸,腿也不疼了。”

诙谐的语气让众人哈哈大笑,所有人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因此放慢,反而更加积极。

下午两点,第一批熟醉虾罐头完成,于杨和另一个小伙子装车去送货。

于初月搭顺风车进城,她要去国营饭店重新签一份协议,顺便到邮局帮蓝圆圆寄信。

于知乐以为她会等于杨去接,或者和于海兰几人结伴回村,没想到一觉睡醒,她已经坐着杜生的车到了于家小院门前。

“杜先生说有事找你,顺路送我回来。”于初月解释,并给她递了两封薄厚迥异的信,“京市寄来的。”

说着,她瞄了一眼杜生身后的壮汉和阴恻恻的精壮男人,轻声问道:“需要我把圆圆叫回来吗?”

“那就劳烦你了,于同志。”杜生笑得平易近人。

于知乐将他迎进小院,准备去给他泡茶,却被他开口打断。

“不用麻烦,我是来给你介绍两个人的。”杜生招手让那两人往前一步,“我要离开海县好几个月,你和圆圆有解决不了的事就找他们。”

两人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告诉于知乐去哪些地方能找得到他们。

第184章

两人看着不好惹,但常去的地方却出乎意料地普通。

于知乐逐一记下地点,点头向他们致意。

“你们去抽支烟,再把车上的年礼搬进来。”杜生支走两人。

两人识趣地快步往外走,没有点烟,只倚着车门小声闲聊。

小院里,杜生轻笑,不紧不慢地问:“你猜猜我要去哪?”

“港城。”于知乐不假思索地回答。

杜生颔首肯定,饶有兴致地说道:“我倒想看看那里还会发展成什么样。”

“也许会超出想象。”于知乐笑了笑,随即转移话题,“低价买入、高价倒手,囤地增值,这些门道,您比我精通得多。”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还有,交通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吧。”

尽管她用的是疑问语气,但这番话还是让杜生对她又有了新的认知。

杜生打量了她一会,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于知乐的身份让他连游说的机会都没有。

至此,两人不再说话,小院内的气氛逐渐凝滞。

“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蓝圆圆的

声音打破沉寂。

杜生边重复刚才的话,边朝院外的两人做了个手势。

见状,两人收起懒散的表情,连忙打开车门搬东西,来回跑了几趟才搬完。

“你今年真的不在海县过年?”蓝圆圆再三确认。

杜生迟疑了几秒,改口道:“还不确定,我尽量赶回来。”

蓝圆圆哦了一声,脸上是肉眼可见的失落。

“你先收下过年礼物。”杜生岔开话题,将五个精美的盒子推到她面前,“听说关系好的朋友都喜欢买一样的东西,我给你的朋友们也买了一份。”

蓝圆圆兴致缺缺,只打开瞄了一眼。

杜生试图找补几句,还没调动起她的情绪,却被壮汉耳语提醒该离开了。

于知乐和蓝圆圆送他出门,后者一直挥手告别,直到车尾完全消失在视野里。

“大年初二来给我拜年,我给你包个大红包。”于知乐搂过她的肩膀宽慰,“我们一起去花溪村赏梅。”

“一言为定。”蓝圆圆伸出小尾指,与她拉钩。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回院里整理杜生送来的、快堆成小山的东西。

整理到一半,于初月来了,从年礼堆中扒拉出一个包裹,说:“刚才落在车上忘拿了。”

“你也不是第一次见他,怎么这回像老鼠见着猫一样?”于知乐问。

于初月干笑两声,没将杜生对杜十做的事说出来,默默帮忙收拾,然后带她们回家吃饭。

出门前,蓝圆圆分别给两人送了手表,顺便把张文心那份踹进口袋。

路上,于知乐拆开两封信。

厚的是家人写的,都是温馨琐碎的小事。薄的是周岳生寄的,只有力透纸背的三个大字——很想你。

吃过晚饭,姐妹三人散步到旧仓库,看见张文心用力地为讲台前的哥哥们鼓掌。

陈昭去了制衣小组,但叶成玉和宣传队又研究出了新花样,因此这儿的热闹氛围丝毫不减。

直到油灯变暗,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之后几天,葛小菊和张灵又陆续带回生虾和罐头订单,副食品小组忙碌了起来。

于知乐没有放过每一次直播的机会,继续积攒云币,有时也会自掏腰包买些罐头回家,作为回馈老观众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