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349)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吃什么?”胡蓝抬头看见杜生,没声好气,“这位客人,你爱吃什么点什么,我没有义务帮你做主。”

杜生递上钱票,示意她往门口看。

胡蓝瞥见两道熟悉的身影,啪地将钱票夹进账本,从小窗口冲厨房喊:“三哥,圆圆和乐乐来了,你安排几个孩子爱吃的菜。”

“好嘞。”胡三中气十足地应声,转头舀了三碗萝卜羊骨汤从取餐窗口递出去。

接着,他招呼两徒弟一同起灶炒菜,说:“海兰,等会你去找于凤她们,说今天提早下班,你们和小于、圆圆结伴回村。”

“上头才说要将新窗口独立出去,我们就早退,会不会影响您以后的工作?”张海兰面露迟疑。

胡三将菜倒入烧热的锅里,应道:“没事,现在你们归我管,这点权力我还是有的。”

滋啦的声音掩盖住了师徒二人接下来的对话。

柜台前,于知乐和蓝圆圆合声朝胡蓝打招呼。

胡蓝看见两人的脸颊被冻得通红,心疼得不行,赶忙给她们端热汤,将她们带进包厢,点上碳炉子。

杜生撇了一眼取餐台上孤零零的汤碗,自觉地端起,默默地跟着她们走。

过了一会儿,张海兰和于梦君端菜进包厢,顺带将早下班的事告诉两人,约定好一起回村。

门一合上,蓝圆圆又问于知乐计划书相关的问题。

“吃饭的时候别聊工作。”杜生叹了一口气,打断她们,“你们才二十出头,还得工作几十年,以后有的是时间聊。”

蓝圆圆不满地撇撇嘴,但也没继续问,埋头吃饭。

京市饮食习惯不同,她在那儿住了小半个月,确实有些想胡三叔的手艺了。

席间,三人只是偶尔交流菜色味道,更多时候是各自低头用餐,气氛格外安静。

他们用餐结束时,太阳已经下山,天色逐渐变暗。

“路上注意安全。”胡蓝叮嘱于知乐几人,又帮蓝圆圆紧了紧围巾,“晚上早点休息,不要点煤油灯画图。”

蓝圆圆连连点头应承。

胡老三帮着将于知乐骑来的自行车固定好在牛车车尾,张海兰才拍拍牛屁股。

老牛缓慢迈开步伐,车晃晃悠悠地往前走。

回村路上,于知乐才知道胡三前几天被叫去开会,上面准备将三个窗口分给另一个人管,之后新窗口的用人及采买事务与胡三无关。

“师父怕对方是关系户,会挤走萍姐她们。”张海兰解释。

毕竟之前出过前徒弟背叛的事,而且要是对方真有不好的心思,到时海隅村食材供应方面也会受牵连。

“别担心,乐观点。”于知乐宽慰其他人,而后看向张海兰,“明天你帮转告胡三哥,毁约对我们影响不大,让他别为这事费心。”

她没有说假话,随着副业组其他支线的发展,食材供应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在降低。就算国营饭店明天就停订,她也能想到别的法子消耗。

六人组比她想象中更乐观,说:“工作没了就没了,大不了回去种地。”

“以你们现在的厨艺,能进副食品加工小组。”于知乐笑着应声。

众人不约而同笑出声,一下打破了车上沉重的气氛。

回到村口,天已经完全黑了。

于知乐拜托于梦君帮她将自行车推回家,她和蓝圆圆要去制衣小组。

制衣小组设立在张文心家老祖屋,于知乐二人还没走近便看到了窗内透出的橙红色烛光。

“干完今晚,我们小组就要解散咯。”张二婶娘的声音从中传出,语气透露出不舍,“可惜这

种公中出柴火,有工分又能聊天的活不多。”

她的老姐妹纷纷附和,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赚不了工分就去旧仓库听陈知青讲古,日子总比以前好。”单眼皮大娘说。

张二婶娘笑了两声,应道:“也是,我那死鬼爹娘肯定想不到我这个赔钱货女儿半截身子都埋土里了,还能抓上笔学写字。”

蓝圆圆轻轻敲了敲门,随后推门而入。

正在打包衣服的张海雁停下手中动作,问:“你们怎么来了?衣服订单有问题?”

“不是,不是。”蓝圆圆叠声否认,拿出一沓图纸,“还有活要干,每张图纸做十套,寄到相同的地址。”

她的话让大娘们顿时喜笑颜开,室内氛围因此高涨几分。

“看着还不少咧,我估摸着又能干上半个多月了。”张二婶娘笑着问。

蓝圆圆回答:“两百套衣服,每做完四个款式就寄一次。”

“行。”张海雁接过图纸。

蓝圆圆不仅为了这事来,她还接了文工团新舞蹈服的单子。这批衣服比较精细,要用到花溪村的蚕丝布,她拉着张海雁坐下沟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