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302)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热气慢慢积聚,染红她的脸颊和耳朵。

缓了好一会,于知乐才平复好心情,抱起衣服出门。

然而,她一出门就对上周岳生的视线,耳根又开始发热,慌忙移开视线。

“昨晚很晚才回家吗?好像下半夜才听见水声,还响了几次。”于婉琴面露疑惑,“但是今早起来锅

里又还剩很多水。”

“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喝了点酒,没太注意时间。”于知乐应道。

闻言,于婉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让她去洗漱。

洗澡的水还是周岳生兑的,于知乐洗完后浑身冒着热气。

“乐乐,你也才起啊。”张文心揉着太阳穴进门,见于知乐在吃早餐嘻嘻一笑,“我爷珍藏的酒果然够劲,我和圆圆一到家就倒头大睡,一觉睡到大天亮。”

于知乐这才知道,她们昨晚喝的两瓶酒是高度白酒,后劲特别大。

“这酒一喝就让人醉死,也不耍酒疯。我昨晚睡得也不错,就是睡醒感觉脑袋涨涨的。”张文心继续说。

于知乐下意识抬头寻找周岳生,发现他眼里的笑意,连忙转移话题:“你来找我做什么?”

“噢,对。”张文心这才想起正事,“省城罐头厂的厂长说要找你谈合作,在小院等着你呢。”

于知乐看向于佩兰,于佩兰摊手表示不清楚自家厂长的想法。

于是,她匆匆吃完早餐,与张文心一起离开。

两人来到副业组小院,但不见王素梅的身影,觉得奇怪。

“客人听说我们建了加工小院,很感兴趣,于会计带她去参观了。”李然主动解释。

于知乐二人又往新小院去,恰好看见她们从院里出来。此时的王素梅脸上满是赞赏,看着没初次见面时严肃。

几人简单打过招呼,一同回到小院,面对面坐下。

看着三张年轻的面孔,王素梅想到海隅村的发展势头,不由得在心底感叹英雄出少年。

“王厂长,不知道您打算谈什么合作?”于知乐直接问。

王素梅开出诱人的条件:“我希望你可以成为省城罐头厂的调味技术指导,每个月工资五十,每逢节假日有福利。”

“王厂长,我说过,无论待遇提到多高,我都不会离开海隅村。”于知乐笑了笑。

“每个月只需要到厂里三次,每次工作两天。”王素梅解释,顿了顿继续说,“我想你对象应该把年底的计划告诉你了吧,到时我还可以给海隅村提供别的帮助。”

她打了个哑谜,张文心和于初月猜不透其中深意,但于知乐心里明白。

不过,省城罐头厂算得上是海隅村副食品加工厂的竞争对手,她去当技术指导,相当于为了加工厂初期发展放弃之后的部分利益。

王素梅知道她已经琢磨清楚其中的利益关系,说:“你不用现在就给我回复,但是我很期待你的加入。”

说完,她道别离开,出门时撞见蓝圆圆,想起对她格外关注的杜生,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乐乐,他让我给你带句话。”蓝圆圆打断于知乐的思考,回忆杜生的原话,“他说,等计划公布了,他可以给海隅村提供需要的东西,分成之后有空细谈。”

这话说得云里雾里,让张文心和于初更摸不着头脑了,齐齐看向于知乐。

第161章

于知乐看了看手表,快到朋友们的日常学习时间了,小院马上就会热闹起来。

而现在才十月,海县农村电气化发展的计划还在前期筹备阶段,内部消息不适合透露给太多人。

“到我家谈吧,我们再对一对过两天投放虾苗的细节。”于知乐说,随后看向蓝圆圆,“我先考虑考虑,过几天再给他答复。”

三人不约而同点点头。

接着,蓝圆圆进了图书角,张文心和于初月与她一起离开小院。

回家的路上,她们在某片树荫下看见被村民们半包围住的陈昭和于迟,平日里总在小院玩耍的小孩们也在场。

“陈知青,听说白薇的稿子又投上了,下回你还读吗?”有人问。

陈昭应道:“读,还给大家读,不过下次会提前把大家聚在一起。”

“大伙一块听也好,不用你跑几处重复读。”张二婶娘笑呵呵地说,并递过一个杯子,“喝茶喝茶,这是用我家老头子在山上弄的金银花泡的,对嗓子好。”

陈昭浅抿一口,而后清了清嗓子,打开报纸开始读。

他的发音字正腔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有时还会根据文章内容变换语调和表情,很快就让大家沉浸其中。

于白薇这篇稿子轻松幽默,被写进文章的人也不恼怒,跟着众人哈哈大笑,脸上甚至能看得出几分自豪。

“陈昭比省城有些播音员还强,去广播站工作肯定能收到很多交流信。”于初月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