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289)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周岳生问清对方的身份,立即去船厂找他,对方手里刚好只剩两车。

“这也太巧了。”于知乐惊叹。

每一步都像设计好一样,但凡哪个环节差一点点,她们都买不到这批砖。

“你运气一直都很好。”周岳生说。

他想起之前她赶海的经历,她总能比别人发现更多的海货。

于知乐停下脚步,踮脚轻啄他的嘴唇,说:“这份幸运背后也有你的付出。”

下一秒,手电筒灭了,两人融入夜色。

重物落地,呼吸交融。距离缩短的同时,心和心也靠得更近。

这晚,解决了一个棘手难题的于知乐一夜无眠,第二天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

青砖在这天下午被送来海隅村,堆放在副业组小院附近的空地,引来了村里人的围观并引发了一些争议。

老支书晚上就召开短会,解释了建青瓦小院的原因,并告知大家村里即将成立副食品加工厂。

这个名头听起来很大,很快就盖过了青砖的事,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接下来几天,她们陆续送出第三、四批鲜海蜇罐头,终于完成了所有订单,收到全部尾款。

期间,虾池也完工了,于知乐还组织了一次全员排练。

中秋节前一天,副业组所有小组的负责人齐聚小院开会。

与以往流程相同,于知乐和张文心分别总结各自负责的小组近段时间的工作表现,再宣布未来三个月的工作重心,最后是人员调整。

“新小院十七号开始动工。”于知乐说,“时间比较紧急,所以副食品小组全员都要帮忙,饭就由鱼糜小组和吃食摊的人一起做。”

“好。”被提到的小组的负责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后,于知乐和陈昭回家,走着走着身后响起自行车铃声。

随后,周岳生在他们身边刹停车,让陈昭把车骑回家。他则牵起于知乐的手,慢慢悠悠往家里走。

“最近怎么总往镇上跑?”于知乐挠挠他的掌心,“总是见不到你。”

周岳生才说了几个字就被交谈声打断。

两人疑惑转身,看见几个拎着包裹的人在说话,但他们看对方的眼神很警惕。

“兄弟,你知道于船长的新家在哪里吗?”其中一人小跑上前询问。

第154章

他说话这会功夫,身后几人也跑了过来,生怕比他慢一步。

“你们是谁?”周岳生问。

几人支支吾吾好一会,也没透露自己的身份,只含糊地说找于潮川有事。

于知乐猜出他们的意图,轻声给周岳生解释。

远洋队船员选拔要开始了,他们借着中秋节的名头来给于潮川送礼,期望到时能入选。

小心思被明晃晃地摆到台面上,几人脸色不大好,但得知于知乐的身份后,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以长辈的身份对她嘘寒问暖。

“走吧。”周岳生打断他们献殷勤的行为。

一行人来到于潮川住的小院,才发现逼仄院里已经站了十几人,而小方桌挤满了解开的包裹,酒、布、糖果等东西应有尽有。

见状,于知乐身边那几人争先恐后地跑进院,忙不迭地解开揣在怀里的包裹,说:“于船长,明儿就是中秋节了,我家婆娘准备了些小玩意,希望您喜欢。”

包裹一敞,又是供销社的糖果饼干或布和棉花。

“你们都拿回去,远洋队我做不了主了。”于潮川深深吸了一口自制的卷烟。

有人奉承道:“于船长,谁不知道您在远洋队的地位?您敢说一,没人敢说二。”

这话一出,有人附和,有人还藏着掖着自己的小心思。

“老大哥,我送东西没别的用意,您就当过年过节走动就成。”他说。

于潮川家年年都来这一出,村民们见惯不怪,只把人领到他家就离开,让小院越来越热闹。

人越多,大家说话反而更敞亮,一个个开始攀比礼物的贵重,央着他选拔的时候给行行好。

“我说话真的不管用了,你们回去好好锻炼身子。”于潮川又重复这句话。

然而任由他说得口干舌燥,那群人也不听,非要从他嘴里得到一个承诺。

很快,一阵响亮的自行车铃声突兀地插入嘈杂声中,引得大家扭头去看,远远看见一个球骑车走近。

来人身材圆滚滚的,稍微动一动脸上的肉都能抖起来。

“我是镇上罐头厂的秘书。”他气昂昂地走进院里表明身份,看见桌上那堆东西眼都直了,装模作样地清了清嗓子,“我是代替远洋队来通知于潮川,我们有新的船长了,他之后不会再参与远洋队的工作,以后选拔报名的事都有我负责。”

他后半句是特意说给周围人听的,斜眼看着众人面面相觑的场景,他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