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供销社多送五罐,辣炒鲍螺私下送给采购员。”于知乐看着众人把罐头装进铁皮箱子,“还有,路上一定一定注意安全。”
她已经把冰雪泡泡附在箱子表面,为了温度更接近现实情况,还特意调了属性。
“嗯,我们会多留心的。”葛小菊和张灵齐齐点头。
休息结束后,她们主动申请调出吃食摊,接手跑宣传和送货的活。
“一路顺风。”于知乐分别抱了抱她们。
两人驾着牛车缓缓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
“今天大家辛苦了,下一次是三天后,也是今天这个时间到就行。”于知乐转身对大家说。
二婶娘笑道:“就知道小活,不辛苦,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扛过打包的人。”
“就是就是,干这么一会活,我感觉骨头都活过来了。”
“是咧,比我想象中轻松很多。”
大娘们纷纷出言附和,而后高高兴兴携手离开。
于知乐回到小院,看向被逼近墙边的鱼糜小组,陷入沉思。
“怎么?打算再建一个院子?”张文心只需一眼就读懂她的想法。
于知乐回过神,点了点头
,说:“地方太小了,同时开展不了三项工作,而且到时鱼糜小组的规模肯定要扩大。”
“确实有点小,要是交货日期撞在一块,都活动不开手脚。”张文心摸了摸下巴。
于初月见她们盯着一个地方看,凑近问:“你们在看什么?”
张文心将两人讨论的问题告诉她。
“等虾池挖完就在旁边建一个院子呗。”于初月说,“账上有钱,够起好几个这种院子呢。”
她这话一出,省城罐头厂的车间动线就出现在于知乐脑子里了,各个分区在她脑海里自动排列出更适合当前海隅村的组合。
“行,我等会给你图纸。”她说。
张文心二人睁圆眼,惊讶道:“这么快?”
“之前参观省城罐头厂的时候就想过这方面的事了。”于知乐解释。
说完,她进图书角拿纸笔,潦草地还原设想好的图纸,并详细标记尺寸,涂涂改改画了一个小时。
再抬眼时,于知乐发现胡双坐在自己对面。
胡双的第一反应是看手表,然后朝张文心和于初月挑眉:“我赢了,乐乐超过半个小时才看到我。”
两人露出认命的表情,乖乖掏出一毛钱。
于知乐哑然失笑,问:“胡大忙人,你怎么来了?”
“当然是来找你们玩啊,圆圆也在这里,我休假可无聊了。”胡双耸耸肩,接着竖起两根手指,“我还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关于海隅村,另一个跟你和我娘有关。”
之后,她双手抱胸,让于知乐猜一猜。
第153章
三双眼睛同时盯着于知乐。
于知乐笑了笑:“第一个是罐头厂招到了新船长,第二个是盛兰越的近况。”
“乐乐,你这猜得也太快了。”胡双姿势还没摆定半分钟,摆了摆手,“一点意思都没有。”
“好了,赶紧说。”张文心催促。
胡双也不卖关子了,说:“罐头厂确实招到新船长了,目前还在和原先的班子磨合,估计会在秋收前后通知于爷爷。”
秋收对于远洋队是一个重要节点,每年秋收过后会选拔第二年的船员进行训练,的确是个宣布更新换代的好时机。
此时,这点对海隅村也很有利,她们还有半个多月的缓冲时间,足以建好新的小院。
“那有关于盛兰越的消息呢?”于知乐追问。
胡双侧身将长凳边的一沓报纸捧上桌面,拿起一张展示,说:“看!”
版面的中央是盛兰越张手谢幕的照片,黑体字标题加粗加黑——华国舞蹈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剩下为数不多的地方,写报导的人竭尽毕生文学修养,将所有美好的词句堆砌到他身上。
“哇,盛兰越上京市晚报头条了,这照片拍得真好。”张文心惊呼。
“不止,京市军区报、京市早报,还有京市青年报。”胡双放下这张,一一拿起别的展示,“这是都是我娘寄回来的。”
于知乐眼里笑意更盛,在心底默默祝贺。
彼时,捕鱼小分队的人恰好结束早上的学习从图书角出来,凑近来看,不禁想起火光中那个让所有人移不开眼的画面。
“我娘寄了两份,一份留在图书角,一份给乐乐。”胡双边说边把报纸分成两堆。
于知乐把报纸放进图书角,又抱起自己那份,对她说:“走吧,回家吃饭。”
说完,一行人说笑着离开小院,院里一下就安静了。
在她们离开后不久,李然走进图书角,翻看起崭新的报纸。
与此同时,相同的报纸在于家小院里被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