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快回去保护我们小宝。”于知乐把他推出门。
几秒之后,她捂着直冒热气的脸跪趴在床上,缓了好一会才平复心情,翻身睡觉。
她再睁眼时已是五点,听见院里传来奇怪的声音,推开门看到陈昭咬着衣领俯卧在地,于越在给他踩腿。
“这是在干嘛?”于知乐问。
于海光脸上是幸灾乐祸的笑容,解释:“我和周岳生去锻炼,这小子非要跟着我们绕村子跑,才跑了三圈腿就软了。我让小越给他放松肌肉,要不明天更疼。”
“啊,痛,痛,轻点。”陈昭放开嗓子喊了好一会,还有力气回应他,“叔,是你家基因太厉害了,于越看着比我还虚弱,居然能跑五圈。”
“那是,我们家小孩从出生起身体底子就好,个个都有六斤重呢。”于海光接话,神情莫名骄傲了起来。
陈昭回头看他,问:“真的假的?于越这身板,啊!”
此后,他的惨叫声一声比一声大,再也分不出心思闲聊。
张海竹、葛小菊和张灵结伴而来,被他的声音吓了一跳,得知原委后捂嘴偷笑。
“你们每天都有一块钱经费和半斤粮票,不用省着,该吃就吃。”于知乐先把推销计划葛小菊二人,“到时你们先骑车去冰棍厂拿冰块冻着罐头,然后跟着地图走,每天一个地方,顺序由你们自己安排,等结束再汇报吧。”
葛小菊翻开风琴式折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于知乐写的安全注意事项,然后才是她亲手绘制的简易地图,最后是谈合作的参考流程。
“就算没谈成,也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于知乐说,“你们跑这一趟就已经把海隅牌的名号传出了,对我们也是有益的。”
葛小菊和张灵齐齐点头,但完全没有因为她的话产生偷奸耍滑的心态。
最后,于知乐再三重申自己的观点——安全比所有东西都重要,才让她们离开。
面对厨艺日渐娴熟的张海竹,她直接递过食谱,说:“你先试着,有搞不掂的地方再找我,食材的钱照旧去找初月拿。”
她停顿几秒,笑着看对面越来越自信的女孩,说:“加油。”
“嗯,我一定会好好研究。”张海竹语气坚定。
她很享受这种被信赖的感觉,尤其是来自于知乐的信任。
第二天,副食品小组的人早早赶海捡海蜇处理,准备了六大罐,贴好标签纸交给葛小菊和张灵,她们朝气满满地骑车出发。
而于知乐和张文心一头扎进了挖虾池的准备工作中,忙得脚不沾地,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傍晚时分,葛小菊和张灵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副业组小院,带回的是坏消息。
“易县供销社的采购员尝了说不喜欢,没兴趣谈合作。”葛小菊说。
张灵的遭遇更惨,她甚至连天围镇供销社的采购员都没见着就被趾高气扬的售货员当成骗子轰了出门。
“没关系,又多了两个甚至更多人听说了我们海隅牌。”于知乐安慰,“回去好好休息,你们还有八个镇没去呢。”
其他人也给两人加油鼓劲,很快就让她们重燃信心。
接下来几天,葛小菊二人出门时间提早,一直到天蒙蒙黑才回到村。
于知乐和张文心又忙上了通知村里人试选时间的事,暂时分不出心思。副业组的人想到两人第一天的失落,也不敢轻易追问结果。
虾池开挖的前一天,两人五点前就回到了副业组小院,彼时于知乐几人在确认第二天的流
程细节。
结束后,葛小菊掏出一沓盖了章的条子。
“十二家供销社订了酸辣海蜇罐头。”
第151章
“十二家?”震惊的反问声此起彼伏。
知道详细计划的于知乐三人更是惊讶,在她们商定的计划里,目标也只有十家,但葛小菊和张灵最终谈下来的供销社比初始计划目标还多。
于知乐接过条子查看,其中三分之一是原计划里的,另外八家虽然也在周边,但也和其他地方有点距离,她真想不到她们是怎么在这几天跑完的。
“怎么谈的这么多家?”张文心问。
葛小菊和张灵相视一笑,一唱一和地给大家讲述过程。
“第一天回来之后,我们开了个小会议,决定每天尽量多跑几个地方。”葛小菊说。
张灵点头:“之后每一天,我们先带海蜇去有冰棍厂的县推销,然后再用经费买冰继续跑周边的镇。”
“对,有时路过近海的镇,我们也会到供销社问一问,还真有两家感兴趣。”葛小菊笑着说,“虽然他们订得比较少,但我觉得能多让其他地方的人知道我们海隅牌也挺好的。”
如此操作,两人在五天里跑了三十几家供销社,足足比原定计划多了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