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231)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于知乐一进门,十来双眼睛盯着她,其中一人是刘英。

“这是海隅村的于知乐同志。”陈老向众人介绍,又转头给她介绍在座的人。

除了刘英与她的秘书,剩下的人都是海洋养殖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

于知乐一一与他们打过招呼,而后坐在陈老身侧。

经过解释,她得知这些人是刘英特地请来发展共同富裕计划的专家,到时会驻扎在每个村落,进行实地指导。

专家组于前天到达,对海东镇十几条近海的村子都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各村的条件确定了养殖的品种,海隅村适合养殖藻类与斑节虾。

刘英做事雷厉风行,短短几天就完成了计划的前期准备,今天是计划开始前的最后一次大会议。

期间,于知乐运用在现代接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小问题,给了大伙新的思路,讨论越发热烈。

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一群年过半百的人活力依旧。

“我相信各位一定能给海东镇带来春风。”刘英神情严肃认真。

众人亦然,齐声道:“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让知识的春风为大家带来新的面貌。”

坚定有力的声音从小院向四周飘扬而去。

至此,会议结束,大家起身离开,院里只剩下四人。

“罗平老师与她的徒弟李然会和我一起住到海隅村。”陈老向于知乐解释,“等明天材料和其他人到了,我们会立刻出发。”

罗平女士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而她的徒弟李然斯文清秀,浑身上下透着书卷气。

“合作愉快。”她伸出手。

于知乐嘴角含笑,回握她的手,道:“合作愉快。”

随后,她先行告别,前往国营饭店。

“小于还是国营饭店的临时工,每周都会去教那儿的大厨做新菜。”陈老目送她离开,眼里满是赞赏。

他与罗平是旧相识,此前就在信件中多次提起于知乐。

罗平正在回想她在会议上的表现,听了他的话,不由自主地回味起这两天在国营饭店尝过的美味菜肴。

“确实是个妙人儿,怪不得你赞不绝口。”她摇头感叹。

李然目不转睛地盯着渐行渐远的背影。

此时的国营饭店里,一群穿着不俗的老先生老太太正围着胡老三。

“小三儿,前天没有新菜尝,昨儿也没新菜尝,这店是要倒闭了吗?”

“难不成是你们待遇太差,让人家小姑娘不乐意来教了?”

“小三儿,你们不地道,小姑娘教你们这么多新菜,你们还不给人转正。”

一行人七嘴八舌地教训着胡老三,听得柜台前的胡蓝掩嘴偷笑。

这些老先生老太太是他们梧桐巷的活宝,退休后四处去寻好吃的,每周翘首以盼国营饭店的试新菜环节。

这周推辞了两天都没试上,他们就找上了胡老三。

其中一位五大三粗的男人刚举起手指,便被他出言打断。

“爹,您别掺一脚了。”胡老三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是说了吗?小于去省城过生日了,不是跑路了。”

“在说我吗?”于知乐站在门口,面带疑惑。

胡老三像看见了救星,赶忙从人群中挤出,说:“看,我没骗你们吧,小于这不就来了吗?”

众人讪讪一笑,清嗓子的清嗓子,抬头看天花板的看天花板。

“各位爷爷奶奶,你们且等着,新菜马上就上。”胡双不知从哪儿窜了出来。

说着,她低笑着把于知乐拉进了后厨。

进了后厨,她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

紧随其后的胡老三戳了戳她的额头,没声好气道:“你这个小丫头,看着你爹落入虎口也不救,白养你了。”

“几尊大佛站在那儿,我怎么救?”胡双哼了一声,“他们可是前供销社主任、前派出所局长……”

她报了一长串唬人的名头。

“小双,今天休假吗?”于知乐放下手中的粗盐与香料。

一提及这个话题,胡双就来劲了,兴奋地说:“我把工作卖了,船厂的姜工程师说要收我做徒弟。”

“恭喜你。”于知乐笑道。

眼见着女儿又要滔滔不绝地讲拜师的经历,胡老三连忙打断:“行了,先把小于同志还给灶台,你去陪你爷奶喝茶聊天吧。”

“我去告状。”胡双朝他做了个鬼脸,一溜烟地跑了。

胡老三给于知乐打预防针,笑得又宠溺又有几分无奈,道:“她的故事要讲上半个小时,你最好提前揪点棉花带上。”

张海兰和于梦君这两天听了不下五遍,脸不由得皱了起来。

于知乐被师徒三人逗笑,好一会才让注意力回到灶台上。

今天教盐焗菜,过程非常简单,她先把傍晚教新学徒熬汤底要用的食材列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