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201)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他的反应逗得大伙哈哈大笑,冲撒了离别前的伤感气氛。

过了一会,一阵

说笑声由远及近。

朋友们挎着菜篮,不仅带来了瓦罐,还带来了蔬菜水果和干海货。

“乐乐。”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

于知乐讲不过十几张嘴,只好将所有东西收下,分批带人进厨房装鱼粉。

拿到鱼粉后,朋友们向她道别,又结伴离开。

于知乐回桌继续吃粉。

吃过晚饭,众人吹着凉风聊天。

陈昭的嘴一直说个不停,向胡曲莲和小胡表达不舍之意。

夜色渐深,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于家小院。

于知乐洗漱后回屋,盯着没有一丝光亮的窗外良久,转身吹灭蜡烛,上床睡觉。

第二天,大家都起得早,像往常一样干着自己的事。

于海光煮粥做小菜,胡曲莲带着于婉琴练八段锦,于越翻书,小胡在逗于迟和爬爬。

不同的是,早餐刚吃完,院外就响起了汽车的声音,宁谭来接于海光三人了。

沉默的一轮拥抱过后,汽车启动,扬起一片灰尘,很快就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唉。”

这是于海光三人离开后的三个小时里,陈昭的第一百次叹气。

“好无聊,做什么好呢?”他问于越。

他下周一才去罐头厂上班,胡曲莲怕他又中暑,帮他请了假,这几天他都不用上工。

于越被他问了几十遍,不再抬头,说:“看书。”

“除了看书呢?”陈昭追问。

于越不回答,气氛就又陷入了沉默。

这次,打破沉默的是张文心,她快步朝小院走来,喊道:“乐乐,乐乐,我们村上省城的报纸了!”

“咦?”陈昭上前去迎,想看报纸,却被她侧身躲开。

张文心跑到于知乐面前,打开报纸,一行黑色的大字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版面。

【妇女能顶半边天,分家也要走在前】

副标题——记海县进步村海隅村女子分家事件,再往下则是海隅村的大合照。

“刘书记派人送了十张报纸来,他们打算裱一张挂在墙上。”张文心挑了挑眉,“剩余的九张放在大队部让大家看。”

于知乐笑道:“挺好的,希望能帮到更多人。”

“肯定能。”张文心自信地说。

陈昭借机抢过报纸,跑得离她远远地,看了起来。

“你这人怎么这样?”张文心跑去抢。

两人在院里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直到张海梅的身影出现在小路。

“文心!张小姑要提分家,张奶奶让你赶紧回家,好好劝一劝她。”

第108章

一直到张海梅走近,张文心还没完全消化她的话,呆愣在原地。

“张小姑在提分家,张奶奶让我找你回家。”张海梅重复了一遍她的话。

张文心回过神:“好,我马上回去。”

话还没说完,她就往外跑,很快就消失在于知乐和陈昭的视野里。

“欸,陈昭,你这么快就看上报纸了?”张海梅注意到他举在半空的手。

陈昭倏地把手往背后一缩,讪讪一笑。

于知乐哑然失笑,道:“你抢来的,你还到大队部去。”

“那我得再看一会。”陈昭小声嘀咕,抖开报纸。

张海梅大大咧咧地问:“你可以给我读一读报道的内容吗?”

陈昭可算是找着事干了,眼睛一亮,叠声答应。

接着,他昂首挺胸,清了清嗓子,声情并茂地给她朗诵。

报道详细记录了其中一位朋友的分家过程及事后采访当事人的过程,还提到了于知乐在张家姐妹分家会上讲过的话。

最后,文章还引申出关于离婚妇女处境的思考。

张海梅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拍手喝彩,让陈昭更加自信,越读越大声。

一整篇文章读下来,他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姐,原来你真的在这啊,我还以为你在地里。”张海竹找上门,“大队长在找你。”

“糟了,我怎么把选地的事忘了呢!”张海梅拍了拍脑袋。

向陈昭道谢后,她匆匆跟着张海竹离开。

陈昭无所事事地翻看着其他版面,被一则消息吸引,惊讶得张大了嘴。

“姐,于桃红死了。”他跑到于知乐面前,递过报纸,“那晚她还在镇上砍了张振华家里人,四死一重伤。”

于知乐的视线快速扫过文段,当看见她在省城入室伤人时,瞳孔微缩。

“不知道佩兰有没有事。”于婉琴闻声走近,读了新闻,面露担忧。

此时,于知乐的手掌冰凉,神情不安。

“不如,我们提前一天去省城?”于越提议。

陈昭这才意识到这一点,说:“我进城去找宁部长,问一下他今天有没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