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197)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可能,到时我给你打电话。”于知乐想了想,没给出肯定的答案。

她以往的生日都是在省城过的,她不确定今年于佩兰夫妻二人有没有假期。

“等你消息。”说完,盛兰越道别离开。

于知乐看向于初月说:“初月,你先休息一会,我去趟陈老家。”

“行,我等你回来。”于初月应道。

“我也去,我也去。”陈昭积极举手,“我也去老陈家。”

两人出门,照着之前陈老给的地址找出,来到一座小院前,敲响门。

“来了。”陈老声音含糊。

一开门,于知乐发现他一手握着笔,一手拿着白馒头。

“欸?小于,小昭。”陈老颇为惊讶,赶忙让两人进门。

进院后,他表情忐忑:“你来是为了海带养殖的事吗?是有好消息,还是?”

“好消息,我把海带苗的定金都带来了。”于知乐笑着说。

陈老愣了几秒,大笑:“那就好,那就好。”

“多亏您走了一趟周边的村子。”于知乐将二婶娘的话复述给他听。

提起这事,陈老将笔记本推到于知乐面前,说:“我去附近的村子看过,不同村子的海域条件有些许差异,有更适合养殖的海货,不会与海隅村有冲突。”

本子上有一幅简略地形图,标注了村名,每一个村名旁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

于知乐的视线在纸张上快速扫过,捕捉到几个关键字眼。

周边村子养殖业发达,对海隅村成立副食品加工厂是件好事。

“那您现在是什么想法?”于知乐问。

陈老答道:“我准备写一份共同富裕计划书,让公社牵头办专家组,帮助大家发展养殖业。”

说着,他递过一个手工装订的薄本子。

于知乐定睛一看,是周岳生之前写的计划书的精进版。

“我修改了部分内容,增添了一些细节,会更适合海隅村长期发展。”陈老说。

于知乐翻看过后,才知道他口中的“一些”是直接在原计划基础上提出来海洋牧场的建设,越看越惊讶。

这一步对于目前的海隅村而言,跨得实在太大了。

“你不用担心专业问题,海隅村的专家组是独立于公社的,而且我们会循序渐进。”陈老读懂了她的忧虑,“周小哥看了我的计划后,帮我联系了几位同行,你这边同意就可以立即开始了。”

“周岳生?”于知乐反问。

陈老给出肯定回复,继续道:“过几天,应该会有几个人被转去海隅村的牛棚,我再去找你。”

于知乐沉默良久,说:“好,那就按计划进行。”

之后,陈老就她原定的人手计划进行了修改,又给她补充了一些细节。

“聊完了吗?”陈昭推门而入,手里拿着铝饭盒。

见状,两人愣了好一会,刚才聊得投入,都没发现他出了门。

“聊完了。”于知乐掏出海带苗定金。

陈昭把饭盒递给陈老,说:“胡三哥的饭盒,他不着急用,有空再还。”

“谢谢,谢谢。”陈老看着面前两人,表情动容。

于知乐二人没停留太久,道别离开。

路上,他们撞见张翠花

和一个老头,两人都很生气。

“气死我了!她怎么敢辞工的!”

第106章

张翠花气得大口大口喘气。

她身旁的张老头面色铁青,他作为张海雁的顶头上司,这消息还是今早从妇女主任嘴里知道的。

他回想起妇女主任的表情,怒火涌上心头,连对方礼貌的微笑都觉得是在嘲讽他无能。

原本,于知乐二人与他们相对而行。

擦肩而过后,她拽着陈昭拐了弯,跟在两人身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恰好能听得他们的话。

“姐,这叫跟踪吗?”陈昭觉着新奇,用气音说话。

于知乐朝他做了一个在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他反而更兴奋了。

“老婆子,我们可不能让那个不下蛋的母鸡占了便宜。”张老头越想越不忿,心底开始冒坏水,“卖工作的钱和缝纫机,我们都得拿回来。”

张翠花悄悄撇了撇嘴,问:“怎么拿?你没见那两个公安对她哥的态度?就怕我们有去无回,让邻里看笑话。”

“我打听过,那男人不是她亲哥,还没退伍,应该很快就要回部队了。”张老头划燃火柴,点了一根烟,眼底闪过几分阴厉。

张翠花追问:“你想到主意了?”

“到时,你去直接去海隅村闹。乡下人最好面子,前亲家是支书,肯定不想没面子,还得求着我们收钱。”张老头嘿嘿一笑。

“老头子,你的脑袋转得真快。”张翠花发出相同的笑声,声音拔高,“必须把咱们的东西拿回来,还要闹得张海雁没脸面在海隅村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