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157)

作者:啾十二 阅读记录

接着,她把手指搭在于婉琴的手腕上,时而皱眉,时而摇头。

在她沉默的一分多钟里,东屋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于海光屏住呼吸,紧张地捏着手指,生怕她说出不好的结果。

“问题不大,我今晚开始给她针灸。”胡曲莲收回手,“三天之后能醒。”

“胡医生,您需要什么?我来准备。”于海光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胡曲莲摇头,答道:“不用,所有东西我都准备好了。”

屋外,于越、于迟和陈昭正紧张地等着诊断结果。

“三天之后就能醒。”于知乐将消息告诉他们。

陈昭激动得抱着于迟在院子里转圈圈。

“乐乐,我听说你带了大医生回来给婶婶看病,怎么样?”张文心原本还在菜园里干活,一听到这事就风风火火地赶来。

于知乐把结果告诉她,她开心得一把抱起她,也转起了圈。

胡曲莲一出门就见到这样的场景,哑然失笑。

笑声让张文心停下动作,寻找来源。

“你是陈昭的奶奶。”她语气肯定,而后惊叹,“真的好年轻。”

“我猜你是文心,对吗?”胡曲莲浅笑。

张文心爽朗一笑:“答对了!”

“这是我奶奶给我带来的罐头。”陈昭开始炫耀。

眼见两人又要斗嘴,于知乐手动制止,对张文心说:“我找到机会成立女子捕鱼队了。”

“啊?啊!”

第85章

张文心呆愣几秒,回过神,满脸惊喜地问:“真的?现在?”

“对,就现在。”于知乐应道。

陈昭见两人有正事要谈,识趣地闭嘴走远,跑到大树底开心地与于迟玩起小玩具。

于海光招呼胡曲莲和小胡喝水,把空间留给两人。

“乐乐,什么机会?什么机会?”张文心将于知乐拉到秋千上,着急地问。

于知乐告诉她,以后国营饭店的海货供应由海隅村负责,午晚各一次。

胡老三还说,现在国营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上边有扩建的意向,到时供应总量会增加。

“好机会!”张文心拍掌叫好。

激动过后,她冷静下来与于知乐合计怎么写计划书,她打算尽快写好交给村里评估。

工具、选人、培训、运输,两人首先列出四个大方向。

“渔船和渔网是必不可少的,渔网还好说,但渔船很难办。”张文心眉头微皱,“新船是指望不上了,村里又没有多余的船。”

文柔的娘家文家村是海县有名的木船作坊,她去过很多次,对木船制作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制船有九大工序,一艘船从选料到下水,至少要两个月的时间。

村里的废弃渔船都是经历过多次缝缝补补,实在下不了水才会被舍弃。

想着想着,张文心热情有些消散:“再说,就算来得及定新船,村里也没有那么多钱,大家不会同意的。”

闻言,于知乐陷入沉思。

“就算很难,我们也要试一试。”

“不管了,先提出来,让大家和我们一起烦。实在不行,我们就去捕鱼队抢一条。”

两人沉默了好一会,又同时开口,而后相视一笑。

于是,她们暂时跳过工具这方面的事,继续其他事项的讨论。

“三人一组,一天两组。”张文心嘀咕着人选。

于知乐补充:“安排两个大组,交替工作,避免劳累过度。”

之后,两人讨论了小半个小时,确定了培训的人和负责运输的人。

她们一致选定于海宗作为培训老师,而主力和运输的人都从朋友们中挑选。

“有晚霞,好看,真幸福。”张文心张手搂住于知乐的肩膀,带着她一起倒靠在秋千椅背上。

她轻轻一用力,秋千晃动,带来微风。

霞光褪去,暗蓝色的天空像是被人用沙子摩擦过一遍,呈现出类颗粒感。

村中心的方向缓缓升起炊烟,到了做晚饭的点。

“今晚在我家吃饭吧。”于知乐站起,侧过脸对张文心说。

张文心嬉笑道:“你不叫我也要厚着脸皮留下来。”

说着,她跟在于知乐身后进了厨房,自觉地把海货拿到院里处理。

于海光和周岳生走近帮忙。

胡老三给的都是五花肉,于知乐打算做道低配版脆皮五花,用生菜夹着吃。

至于那小半桶海货,就做个简单的辣炒。

五花肉已经刮去猪毛,洗净后直接冷水下锅,加入葱姜花椒。

没一会儿,水沸了,于知乐用勺子撇出水面上的浮沫,转身去做调料。

盐、糖、孜然粉等一股脑倒入大瓷碗,再加入酱油、蚝油搅匀,再分两碗,往其中一碗加入辣椒粉继续搅拌。

这时,张文心端着处理好的海货进厨房,凑近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