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对海货的认知还停留在腥臭少肉上。
“胡三的厨艺可是祖传的,大集吃食摊子上的农村人怎么比得过?”大爷语气中带上几分傲慢。
胡蓝嗤笑一声:“老三这道菜就是那个摊子的人教的。”
大爷被当众打脸,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打完粥和馒头就灰溜溜地走了。
其他客人听见胡蓝的话,对海隅村的吃食摊产生了几分兴趣。
后厨里,张海梅向胡老三借小灶台和旧的铁锅,还有五斤鸡蛋。
“借这些玩意做什么?”胡老三百思不得其解。
张海梅将桃花村的事告诉他,讲到他们摊子的红烧小排米粉时,特地提起摊子里有个脖子长了大痦子的人。
胡老三一听,脸色顿时不好了,寻思着今晚去找上头的人聊一聊。
他暂时压下所有情绪,将于知乐要借的东西一一递给张海梅。
“乐乐还在等我,我先走了,你们好好干活。”张海梅与两个妹妹道别。
张海兰和于梦君点头。
另一边,逛集的工人越来越多,大集成了一片蓝色的海洋。
上回想吃泡椒粉却扑空的人直奔海隅村的摊位,疑惑地看着两个一模一样的摊子。
海隅村的老顾客也在一旁观望。
贾方卖力地吆喝,声音却远远比不上葛泰。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大集第一家海鲜河粉,海货鲜活,味道美味正宗。”葛泰声若洪钟。
贾方喊得声音沙哑,索性只强调价格:“两毛钱,只要两毛钱!”
低廉的价格为桃花村吸引了一部分客人,徐宇得意地看着于知乐。
“我要一碗五毛钱的粉,一切照旧。”霍天和坚定地选了海隅村的摊子。
他的选择影响了罐头厂工人,大部分人都跟着他吃海隅村的摊子,紧接着又影响到一部分其他厂子的人。
这么一来,海隅村的几张桌子瞬间坐得满满当当的。
这时,于知乐朗声道:“各位客人,今天我们海隅村推出一道新菜式——炒河粉,同样是三毛钱一份。今天免费试吃,各位可以试过之后再做决定。”
她的话让一些想去桃花村摊子的人停住了脚步。
“所有人都可以试吗?”有人大声问道。
于知乐回答:“所有人都可以试,不喜欢可以去别的摊子吃,我们不会强买强卖。”
话音刚落,满头大汗的张海梅艰难地从人群中挤出。
“乐乐,我回来了。”她粗喘着气,向于知乐展示车上的东西,“还需要我做什么吗?”
“你先休息,交给我就好了。”于知乐把她摁在板凳上。
接着,她看了一眼张文心,转身拿锅去洗。
张文心会意,取出小灶,开始生火。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于知乐往烧干的锅里加入适量的油润锅。
火烧得旺,油很快发出滋滋的声音,她打入两个鸡蛋,快速搅散成鸡蛋碎。
紧接着,她抓起一把河粉抖散,慢炒至河粉收缩,加入肉末炒至变色,再下豆芽。
最后,酱油、耗油调味,翻炒均匀,出锅前撒一把葱花。
油润的炒河粉呈现出淡酱色,散发着复合的诱人香气。
不知谁的肚子突然发出咕噜的响声,都得大家哈哈大笑,但眼睛始终没离开过冒着热气的河粉。
彼时,葛泰恰好从别的摊子买回生菜,过水洗净。
这是于知乐临时想到的最适合的一次性餐具,价格便宜又好用。
大伙自觉地排队,举着半片菜叶从于知乐的锅铲下接过一口量的炒河粉。
很快,锅里的河粉就分完了。
许多人连同生菜一并塞入口中。
咬破脆爽的生菜,口感嫩滑的河粉带给他们惊喜,让他们回味无穷。
“每份河粉里会有一个鸡蛋、半勺肉末,这是一份的量。”于知乐抓起一把河粉展示。
霍天和吃得两眼一亮,连忙掏出一块钱,说:“我要再加一份炒河粉。”
“好,马上来。”于知乐让葛泰收钱,立即开炒。
六眼灶台前的张文心同步开始煮粉。
其他客人回过神,纷纷开始点单。
直接爱上的人只点炒河粉,没那么喜欢的人照旧点海鲜河粉。
还有一小部分人两种都想吃,难以取舍,在于知乐的建议下拉来几个熟人拼一份炒河粉。
一通操作下来,桃花村的摊子损失了一半的客流,徐宇气得脸都青了。
小李的表情也不大好,看于知乐的眼神带上几分怨恨,满心烦躁地给客人煮粉。
粉端上桌,客人一尝,发出干呕声。
“什么玩意?腥臭腥臭的,隔壁摊子的河粉可没有那么硬,难吃死了,给我退钱!”大婶恼怒道。
徐宇连忙上前安抚:“只是我们的大厨一时失手,我给你换一碗,再给你送两种海货和一样青菜,你别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