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熟,简单做了一个蒜末酱油调料。
“姑父、光叔,帮忙端菜。”张文心探出头。
于海光看着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想到于海宗说的话,心情很复杂。
他以前低估了于老太不要脸的程度。
想着,他眼底闪过一抹精光,他要让于老太付出代价。
“不喜欢吗?”于知乐见他表情突变,问道。
于海光扬起笑脸:“怎么会不喜欢?这么香!”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长鸣,陈昭骑车进门。
他把车往墙边一靠,拎着汤罐,跑到饭桌边。
“哇,太香了,今天有口福了,谢谢姑姑姑父。”他夸张道。
今天一大早,他到于家骑车去镇上给家人发电报,又去了一趟国营饭店。
原本只是去买鸡汤的,谁料被胡老三捉住唠了一个早上,快到饭店才放他走。
“吃饭吧。”于知乐给他添了满满一碗饭,顺手把汤罐推到周岳生面前。
这几道菜味道重,不适合病人吃,这是她特意让陈昭去买的。
周岳生脸上的笑意多了几分。
“你偏心。”张文心注意到这一小动作,凑在于知乐耳边说。
于知乐夹了一只虾堵住她的嘴。
如张文心所说,酱焖老板鱼与肉蟹煲的风味相差很大。
酱焖老板鱼的酱汁浓稠,酱香更为突出,而后者的香辣味道更为突出。
“姑姑,尝尝?”于知乐满怀期待地看着于佩兰。
于佩兰夹了一块老板鱼。
老板鱼的鱼肉是一丝一丝的,很容易入味,骨头都是脆骨,口感很丰富。
而今天捡到的鱼还鲜活,没有一丝腥味。
“咸淡适中,鲜嫩入味。”于佩兰夸奖道。
于知乐眉开眼笑:“喜欢就行。”
“怎么不问我呢?”于海光醋意大发,“鸡汤我又没得喝。”
“爹,吃。”于迟晃晃悠悠地给他舀了一块老板鱼。
于知乐跟着给他夹了半只蟹和两只虾。
于海光高兴地吃了起来,他牙口好,咬得蟹壳嘎吱嘎吱响,炫耀道:“我闺女真棒,做什么都这么厉害。”
贺有安白了他一眼,埋头吃饭。
海蜇口感脆爽,味道酸辣,非常开胃。
醇香的蟹黄和鲜美细腻的蟹肉结合,咸香辣鲜在瞬间满足味蕾。
而土豆沁满了酱汁,滋味在口中绽放,绵软的口感让它的美味程度加倍。
“土豆,土豆好好吃。”陈昭大快朵颐。
贺有安感叹:“清蒸贝类加上特调的蘸料,味道更鲜美了。”
“回到厂里,你可得好好跟食堂那边提提意见。”于佩兰用手肘撞了一下他,“这叫提高员工幸福感。”
“好,好,好。”贺有安叠声应道,给她夹了两筷子酸辣水蛰。
于佩兰吃得开心,她最喜欢的就是酸辣口。
这一顿饭,所有菜都光盘了,大家都吃撑了。
喝了山楂水消食,众人又回屋休息。
西屋里,周岳生开始往大纲里填入内容,用左手一笔一划地写字。
下午气氛闷热,他写到一半,思绪有些接不上,出门透气。
一出门就与于知乐对视个正着。
第66章
于知乐只睡了一会,准备去厨房装些干海货和糟泥螺,让于佩兰带回省城。
两人对视了一分钟,她被盯得呼吸节奏加快,率先移开眼。
“你在这做什么?不知道睡觉有助于伤口愈合?”于知乐的视线落在周岳生手臂的纱布上。
视线再往下她看见他指尖的墨迹。
周岳生应道:“睡不着,我帮你装东西吧。”
他能猜到于知乐这个时间点出现在院子里的原因。
窄小的厨房里,空气闷热。
两人并排站在置物架前,距离不过一拳,动作过大还会碰到对方的手臂。
干鲍鱼、干海参的保存需要防潮,于知乐特地用洗净的罐头瓶装。
“那份计划书,我不要了。”于知乐在油纸的摩擦声中开口说话。
海带和裙带菜的包装随意很多,用大油纸装上一大把,用中药纸包法包好,再用麻绳固定。
周岳生手上动作一顿:“是我想写。”
“你。”于知乐抿紧嘴唇,又过了一会才出声,“随你。”
这话有赌气的成份,她说完就直接抱着海货出了厨房。
周岳生长腿一迈,追上解释:“光哥借回来的书里夹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了一位教授的研究过程,里面的科学养殖方法,很适合海隅村。”
随后,他回西屋取出笔记本,递给她。
本子平铺在桌面,于知乐翻看实验记录,周岳生不时指出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
“从哪借来的?”于知乐问。
不得不说,这个本子上的内容确实很适合当前海隅村发展条件,如果到时能请到实验者进行实地指导,会走少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