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灶架锅上好汽,将大黄鱼进锅里蒸。
另一个灶烧热干锅,加薄油爆香葱姜蒜段,再倒入虾头煎出虾油,下贝类煸炒半分钟。
“水。”于知乐一开口,陈昭就默契地往锅内倒入一勺热水。
水微微沸腾,她倒入剩余的海鲜。
虾变为橙红色,八爪鱼足蜷曲,她用筷子挑出虾头,开始调味。
最后,她把两捆细米粉加入汤里,盖上盖子。
时间掐得正好,黄花鱼可以出锅了。
一阵蒸汽在厨房蔓延开,带出鱼的鲜香味。
陈昭在鱼的表面洒上葱丝,浇上热油激发香味,又借着锅的余温烧热酱油,淋上
。
与此同时,砂锅离灶,仍在咕噜咕噜翻滚的海鲜汤粉散发出不同的鲜美气味。
三道风味各异的菜整齐摆在桌面,厨房内一阵静默。
“老三,研究什么新菜式呢?这么香。”服务员从小窗口往里望,被呆站的李阳挡住视线。
李阳喃喃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胡老三回过神,一个劲地拍掌感叹:“厉害,不愧是征服小陈昭的厨艺。”
他在国营饭店主厨的位置干了小十年,吃过不少同行的拿手好菜,第一次遇到这么会做海鲜的人。
“胡三哥,尝尝,保准好吃。”陈昭递上筷子。
于知乐提醒:“小海鲜浸泡一到两个小时再吃,味道是最好的。”
从捞汁小海鲜做好到另外两道菜完成,不过间隔十几分钟,海鲜还不太入味,但酸酸辣辣的口味让胡老三眼睛一亮。
他评价道:“酸辣开胃,很适合夏天。”
而清蒸黄花鱼的鱼肉香滑,口感鲜嫩,葱丝带着几分爽脆。
“调味、口感都恰到好处。”胡老三摇头感叹。
海鲜汤粉汤头鲜美,细米粉吸饱了汤汁,滑糯弹牙,让人回味无穷。
“妮儿,你有没有兴趣来国营饭店上班?”胡老三当即提出工作邀请。
于知乐摇摇头,正式进入正题:“胡三哥,今天我们来找你,是想通过你的关系,与屠宰场那边谈大棒骨和瘦肉的供应,我们村要做副业组,在大集摆摊。”
“这样啊。”胡老三颇为遗憾,“你们需要多少?大棒骨还好说,没人乐意买,但肉量太多的话,不好谈。”
于知乐给他讲了大集改制的事,并讲出需求。
她提前估摸过,每周只需要五斤大棒骨和三斤纯瘦肉。
“嗯,不算多,这事好办。”胡老三摸了摸下巴,答应她。
下一秒,他话锋一转:“不过,我也有点事想求你帮忙。”
“胡三哥,你尽管说,能帮得上忙的,我一定帮。”于知乐直爽道。
“你能不能收我做徒弟?”胡老三不自在地挠了挠头,“我第一次遇到这么会做海鲜的人,想学些新菜式,更新店里的菜单。”
说完,他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离谱,连忙补了一句:“一个月学一到两道就成。”
“没问题,以后每周三我来国营饭店一趟。”于知乐爽快答应。
胡老三欣喜若狂,冷静下来后,他又觉得自己有种挟恩图报的意思,亏欠了于知乐。
“妮儿,你在店里挂个临时工的名号,每个月十五块钱,福利按正式工的标准。”他思考了好一会,提出一个解决方法。
“行。”于知乐应声。
两人就细节问题再谈论了一会,被服务员突然打断。
“老三,藏着什么好吃的呢?”她在小窗口瞧不见菜,又被小味勾得心痒痒,趁着没人的空档进了厨房。
她一进门就直冲捞汁小海鲜去,尝了一口,惊为天人,称赞道:“这回的新菜行,县里的人想吃这口都得来咱这儿。”
“小妮儿的手艺,了得。”胡老三呵呵笑着夸于知乐。
服务员大姐与他是一块长大的伙伴,日常互相打趣惯了,损道:“得了,以后让小姑娘来掌勺吧。”
气氛因为她的插科打诨变得轻快。
“哎呀,三哥,小海鲜分我一些,我请老陈尝尝。”陈昭一拍脑袋,“顺当给你们宣传。”
胡老三装了满满一海碗,递给他。
陈老吃相斯文,这会儿面才下去半碗。
他尝过以后也连连称赞,得知饭店之后菜单会有这道菜,显得非常开心。
之后,于知乐两人向胡老三道别,骑车回村。
回到小院时,张文心和葛泰在等她。
经过张家三兄弟的卖力宣传,如今村里人对于知乐厨艺的认知是比国营饭店大厨还厉害。
过去的两天,葛泰跑遍附近的村子的窑厂。
价格都是一样的,四块钱五十个小瓦锅,额外赠送两个大瓦罐,并且会送上门。
关于外送服务的事,他去公社问过,公社的干事认为这不是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