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野草生西南[年代](257)+番外

作者:冻青山 阅读记录

这是杨珺秀第一次为致松烧纸祭奠,她之前都故意回避着,春节时候的挂山也好,中元节的烧纸也好,她都未曾给致松做过。

因为她一直存着一丝妄念,似乎只要她不这样做,就等于没有承认过致松真正逝去,就像那些家中男人被抓了壮丁一去不复返一般,只要没有见过遗体,就可以欺骗自己也许男人们只是在外面活着。

哪怕男人们可能流落他乡,可能放下了过往,可能再次娶妻生子,总归就当他们活着吧。

可走这一趟,杨珺秀是确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在这浩渺的山川中多么脆弱,血肉抗战路只是听起来略显沉重的几个字,却是用无数个生离死别筑成的。

一条路尚且如此,当年的战争,更是撕裂岁月难以愈合的伤。多少儿女命丧他乡,多少魂灵无法魂归故里。

周立行听那老伯说的话,心中某个地方被微微触动,他伸棍再拨了拨那火堆,终于将纸烧完了。

杨珺秀站起来,恰好有一阵风吹来,满地的纸灰被吹起,竟是一阵旋儿风,裹着那些纸灰直往江心而去,最终散落江水中。

远去的老伯回头看到这画面,欣慰地笑着,他远远地挥手,“妹儿,哥子,莫念了,他们投胎了,这纸钱河神就给收了吼……”

杨珺秀莫名地心中一松,她往河边走了两步,似是迟去的送行,她用尽全力地冲着江水奔腾的方向大声呼喊:

“致松!!!下辈子!!!下辈子,有缘再见了……”

回声响起,“再见了……见了……”

山岩矗立,江水无言,故人已经离去多年,回声杳杳,只能当做生者的寄托。

莲妹儿默默地看着,也是泪盈眼眶,她那闷憨憨的男人石娃子,尸骨还在滇西的密林里。

她知道,石娃子若是有魂,肯定想方设法都要回来看自己和女儿的。

也不知道这么远的路,那单薄的魂儿飘不飘得来。

她去祭奠石娃子,也要让石娃子早点投胎,莫要痴痴地念着,一定要去过更好的一生。

第81章

这场短暂的祭奠,并未耗费太多时间,车队很快再度启程。

莲妹儿和刘愿平都再次拒绝轮流做前面座位的提议,这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后面宽敞更舒服,他们两人喜欢坐后面,前面好晕车的,真的!

莲妹儿晕不晕车,周立行不确定,但刘愿平会晕车吗?周立行很怀疑。

刘愿平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没了腿,稳控不住身体,这山路转来转去的,我怎么就不能晕?”

刘愿平给出的这个理由十分有说服力,周立行只好还是请杨珺秀坐副驾驶位了。

车辆行驶上大桥,桥上的钢索轻轻晃动。

杨珺秀看着那钢索,突然想起来浑浑噩噩时候遗忘了的许多事情,她脑海中灵光一现,想起来一件事:

“我听致松说,咱们还造不出建桥的特种钢索。当初修这个桥,是从美国订购的9圈钢索,万里迢迢海运到缅甸仰光的。”

“货刚运到仰光,日本飞机轰炸了仰光码头,致使存放在货栈的钢索被炸毁了4圈。乐西公路派去提货的人好不容易,才请一只运输军资的民间队伍,抢运出剩余的材料……”

“然后桥梁设计临时修改,勉强用4圈钢索,在限期内也做出了当时国内第二大的吊桥……”

周立行愣了愣,突然哈了一声。

“?”杨珺秀歪了歪头,眼神中流露出震惊,“不会是……”

周立行点头,命运中无处不在的巧合,让他深感意外,却也有一种没来由的欣慰。

“是的,我们运的。”

“你说的那个提货的人,当时蹲在仰光港口的库房外面嚎啕大哭,沐明实上去搭话,他抽抽噎噎地讲没人愿意运他那又大又重的钢索。”

“其实我也不懂,但沐明实听说是修桥的,便劝我答应了,还说占她个人运输的那个份额呢。”

“那钢索又大又重,货车装载着,在盘山公路拐弯的时候,可难开了……”

这钢索,从仰光到昆明,从昆明到四川,漂洋过海,车载马驮,最终到达这崇山峻岭之中,崩腾呼啸的大渡河上,执行了它们的使命。

杨珺秀也为这巧合而感受到莫名的欣慰,仿佛冥冥之中,她和周立行蜿蜒曲折地早就有了某些联系一般。

*

车队从这吊桥过了大渡河,继续南行经冕宁、泸沽等,最终到达西康省西昌。

西昌地处川西高原和安宁河平原的结合部,安宁河平原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平坝地,俗称插根筷子都能活的好地方。西昌东连四川彭迪,西通青藏高原,南达云南,北接雅安,自古以来是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到和军事重镇。

上一篇: 黑暗效应 下一篇: 咬甜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