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寨博物馆逼疯“砖家”[国宝文物](262)

作者:露馅的包子 阅读记录

【但他们是怎么做到让墙上的壁画动起来的,刚刚那个画面真的太过写实了,就算眼下的动画制作的技术足够好,也不可能真的摆脱不同次元维度的限制吧。】

【真的我不怀疑永安系的制作能力,但这种仿佛真的让现实中的画作有了生命的技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直播间的观众在弹幕评论区不停地叫喊着,而与此同时另一边壁画上的故事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以为只是平台的壁画,竟然顺着王昭君的入宫后的脚步,从原本的平面化为立体。

大家的视线随着两边的城墙不断移动。

他们惊讶的发现,面前的这个“动画”竟然不仅仅是有平面的2D,这么简单,在他们的视角,他们竟然仿佛真的走进了壁画当中一样。

那种在立体线条构成的皇城内前行的感觉,让直播间里的所有观众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亲眼看着王昭君在选秀画像的过程中,因为没有给画师小费,而被对方在画像上点了那样一个几乎占去她小半个脸颊的“黑痣”。

恰到好处的小痣是美人的装点,但像画像中这样,几乎快要把左半脸颊全部占去的黑痣,就只能沦为丑女。

这不禁让皇上一阵头晕。

虽然他们今年的选秀,并未限制只有官家女儿参与,但长成这样还被送来的。除了官家子女外基本别无其他可能。

水至清则无鱼作为皇帝,他能够理解大臣们选择在后宫安插“

眼线“的行为。

但问题是凡事总要讲个度。

就像日料店的顾客,总是默认寿司师傅一定刚刚洗过手一样。

顾客明镜似的知道,说日料店里一定大概率会有那种没有仔细洗手就去工作的寿司师傅。

可大家基本选择了忽视。

大家可以选择性的相信,但若是真的有人把这一切舞到了所有人面前。

届时,那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忽视的大问题。

做事不能做得太绝,做人留一线,这是所有人为人处世的正常思路。

皇帝也是一样,他能够理解达成向后宫输送“人才”,但他也是实在不能忍受那种演都不演的无视。

是觉得自己的官够高,以至于不管送来什么人,他都得宠着。

还是说对方就真的觉得自己审美是图画中的这个样子。

讲真,若不是“心知肚明”的知道派此丑女选秀的,必然是个无法无天的大官。

皇帝是真的有可能直接屠他个满门。

然而最后皇帝终究还是选择了最为中庸的办法。

他在将秀女落选的同时,不对外细查这个宫女的出处。

为的就是在表明态度的前提下,稳住那个选派王昭君入宫的权臣。

皇帝OS:没办法,姓王的这么多,不管是本姓还是母族的亲戚,派人细查就必然会暴露,所以他便选择了这种。“心照不宣。”的掩饰。

王昭君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连串蝴蝶效应下的牺牲品。

她成了伺候他人的工具,但她并未因此就荒废自己的一生。

她不甘心一辈子在宫里为奴为婢,所以当皇帝因为不想自己的女儿出嫁,而在宫中寻找替嫁之人时,王昭君想都没想便主动解绑并接下了这一替身和亲的人物。

观众亲眼看着王昭君揭下皇榜,并在皇上遗憾斩杀画师,以公主之礼带着由皇家准备的嫁妆嫁去了匈奴。

她的风光大嫁是一场政治联姻,亦是她对自己未来的奋力一搏。

那一天她虽然是以公主的身份出嫁,但全皇宫的人却无一人羡慕她的“风光”。

只因为彼时的匈奴,不但没有皇城的生活条件,甚至还有着很多不被汉人所接受的习俗。

就比如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最为代表性的“收继婚俗”。‘

简单来说就是女子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婚俗习惯。

少数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子收庶母(父妾)为妻的情况。

为此当时的熊母,无论是在居住环境,饮食还是民俗习惯上,都无法被中原女子所接纳。

但王昭君不在乎,成为远嫁匈奴的公主一事,虽然不是她的本意。

但那却是她在那个时间节点,所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何况她虽为女子,却也明白大义。

和亲虽然是牺牲女子未来的一种举措,但在这个婚姻大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主的年代,如果仅仅牺牲一个女子的婚姻,就能够换回成百上千个在战场上死去的生命。

王昭君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何况她也从不甘心就这样以宫女的身份老死宫中。

从皇城到草原,她亲眼见证着周边环境和景象的巨变。

上一篇: 恋综打工,养生爆红 下一篇: 黑暗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