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41)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马车行了不多久就停在了一个不大的书肆门口,店面

也不大,其貌不扬,门大开着,里边也不见多少人。

“二爷,今天是上元节,大家也都忙着过节,这才显得不热闹,平时人可多了!”琼香见书肆显得有些“萧条”,许是害怕段之缙怀疑自己,还不等他出声问讯便先开口解释。段之缙倒没觉得如何,跨进高高的门槛,一股厚重的墨香气扑面而来。

四书五经、时文策论、名家注疏,皆按类别摆放得一丝不苟,掌柜的正在敲打着算盘,店里的伙计正扫着地,看见有客人来了连忙招呼。

“您要买点什么?”

段之缙打量几眼,回道:“我是从外地回安平赶考的,不知本地的士子都看什么书,还请小哥为我推荐一番吧。”

“那您可真是来对地方了,小人先问问您是要考哪一场?”

段之缙回道:“是今年的县试下场。”

伙计沉吟一番,“我们这儿县试的书还真不是很多,那些四书五经的注疏想必您也都看过了,小人就不介绍了。《艺海元珠》您看过没,这本书收录了多地案首的文章,还有我们家主人亲自点评的内容。《游艺塾文规》,是我们主人自己出的题,自己写的时文,安平县随便一个读书的都看过。《谈文录》是教人写时文的,卖的最好……”

小伙计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段之缙也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大发,看来古人也有自己的“五三”啊!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初见郑崑瑛《谈文录……

《谈文录》可以说是科考必备书目,秦先生在教自己时文的时候,亦是用的此书,伙计说的那些蒋育成先生所著,自己也全都托母亲找来拜读过了,现在也不需要。

“伙计,你说的这些书,一月前我就看过了,不知还有没有别的?”

那伙计苦思一番,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到别的,提溜着扫帚带着段之缙去找掌柜说明情况。

掌柜从帐本子里拔出来眼睛,瞟一眼段之缙道:“您不是从外地来赶考的吗?怎么我们蒋育成先生的书都读了?按理说,那些书都是最近两年新出的,应当还没有传到省外去才是。”

他打量了一番段之缙的穿着,锦缎长袍上滚着银丝,外边罩着内里是银狐皮的大氅,一眼便能看出是富家子弟。掌柜见了无数的败家子,常有言道“寒窗苦读终成器,纨绔奢靡自废材”,因而已经对段之缙产生了一些偏见,撇撇嘴笑道:“那我劝您还是再看看这些书吧,我们蒋育成先生所著,一般人没三四个月可是攻不透的。”

这话真是够无礼的,客人都说了已经看过,便是已经看过,何必再问?掌柜的能够如此,也不过是仗着他那当过进士的主人家。

琼香眼睛一瞪,就要把王老爷救过蒋育成的事情吵出来,叫掌柜的放尊重些,却被段之缙笑着拦下。

“不才家中有些银钱,父母对此也很上心,早早就买了这些书叫我学习。掌柜的还是与再我推荐两本吧。”

开书肆到底是要做生意的,有人执意要问,掌柜的自然要答,张口道:“上年腊月刚刚刊印的《百文汇编》,这是蒋先生和几位名士一块儿写的书,汇集了德平府各县出过的考题,重新作文供各位学子参考。不知您有无读过?”

这的确是没有读过的新书,也算是不枉此行,段之缙语说要买,那掌柜的却犹豫了。

“不是我们不做生意,这个书,蒋先生已经吩咐过了,因为到年关了,刊印的数量太少,只卖抄本不卖原本。”

这话段之缙可听不懂了,要赚钱,你该多印才对。

还不等得掌柜的解释,琼香便凑到了段之缙耳边细语。

“二爷不知道,这个蒋育成先生是个大好人呢!多接济穷苦的士子。雕版刻印是要耗费功夫和银两的,再加上纸墨,这个成本可不低,穷书生怎么能承受的了?反而叫他们抄书的成本低些,蒋先生每次印完书之后,卖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供学子抄,把抄出来的书和原本一起带回,不仅能拿些工钱补贴家用,还不花一分钱看了书。现在该是抄书的士子还没有抄完,店里没有抄本。”

原来如此!怪不得蒋先生的名声能响彻江南,果然有他的道理。

段之缙拱手施礼,“掌柜,若是有了抄本,您一定要先为我留下来,出几倍的价钱都行。”

“哎呦,您说这话……我们这儿预定都是有顺序的,不能说您出价高就……”

“那我前边还有多少人?”

掌柜的拿出来记事本子查了查,“也不多,三四个人,大概五天之后您再来拿。或者你加点钱,我们也能直接给您送到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