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归纪明瑚,吏部给纪明祚,其他四部分派给内阁大臣,地方上段之缙主管东南、河田、辽河对外通商已经东南水师建设的事务,京内的外文学堂和蒸汽机改良也归他管理。
虽然皇帝身体不适,但日子一天天过去,新政的脚步没有一天停下,没过多久,又在赤砂开边通商,预备重走丝绸之路。
而随着这些新政的进行,学习并且真正赞成新政的纪明瑚表现得比纪明祚好太多,他身边围绕着的俱是朝堂的新人和各部的官吏。
时光渐去,原本确定的事情变得不确定,皇帝真的在双生子之间犹豫起来,然他的身子愈发不好,过度的集权对他的生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害,段之缙有预料,或许皇帝会在建储一事上问问他,而在那之前,他还有话要问纪明瑚。
两人仍是在卧佛寺商议,真正入朝堂奔波两年后,纪明瑚整个人都沉静了下去,严苛和亲切竟不违和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脸上,行事虽仍免不了天生的急躁刻薄,但比之以往好了很多。
他入卧佛寺先去和小活佛参了会儿禅,这才跑来找段之缙:“段师傅,可有什么事儿?您也是好长时间没来找我了。”
段之缙坐在他的对面微微一笑:“殿下,臣有要事相问。”
“您讲?”
“若殿下能够登基,新政要如何推行?”
“我听那些传教士说,他们的国家水师所向披靡,能够跨越汪洋去攻打蛮夷,把礼教传授过去。因而我想,第一步仍然是要建设水师,虽不敢与别国相提并论,但也不能任人宰割,如同之前那般在近海被人打得落花流水。”
他想了想又说:“此外,商税也要更改,现在税赋太杂,什么落地税、牙税、契税……既不利于我衙门催征,也给了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机会,反倒是败坏吏制。倒不如全限为关税,按照货值催征,至于是谁交赋税,在所不论。”
“东部沿海一带倒还有几个码头很适合停靠,应当开海贸易……”
他零零散散说了一堆,无非是降田赋而收商税,段之缙问道:“殿下有没有想过叫本国的商人出海贸易?”
纪明瑚脸色突变,而后笑道:“段师傅,您说我敢叫商人们出海去洋人那里贸易吗?他们可以威逼皇帝,胁迫君主的货色!别沾染了些坏毛病回来。”
段之缙了然,他们知道西洋发生了什么,甚至知道的比自己更深,但正因为知道所以才不愿意叫商人们离国。
重农抑商……商人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不安定分子,永远是防范的对象。
段之缙向他提议:“殿下,商人们不能离国,我们却可派遣国子监的学生或是庶常馆的庶吉士去西洋学习,不为别的,只为互通有无。如他们的医术,他们的火炮,他们的各种机械、显微镜等,不都很值得学习吗?且学生和进士们对朝廷忠心耿耿,想必不会沾染些坏习气回来。”
“我们已经落下了太多,与其自己闭门造车,倒不如直接学人家的。”
纪明瑚反问:“你为什么不向父皇提议?”
“臣提了。”段之缙无可奈何:“但殿下要知道,陛下已经老了,他的奋进之志已经不如年轻之时了。”
纪明瑚捻着手里的佛珠蓦然一笑:“背地后里,就这么编排皇上……你说的有道理,与其闭门造车,倒真不如直接学西洋的。”
“臣还有一事相求。”
“段师傅请讲。”
“若殿下能够登基,还请将臣外放到岭南或者赤砂去。”
纪明瑚一愣:“怎得走得那么远,若我能登基,你仍为军机大臣、内阁学士不好吗?”
段之缙摇头:“殿下,京中风波不断,臣这几年只觉身心俱疲,若一直在京中,臣只怕活不到七十致仕,倒不如放臣去东南或赤砂,做地方官才是臣的归宿。”
纪明瑚叹气:“你要弃我而去,我也只能答应。”
段之缙得了他的保证,放下心来。
第164章 164(完结)段之……
段之缙从山上下来之前,又去正殿拜过了佛祖金身,祈求一切顺利,叫纪明瑚稳妥地登基,这才下山回家。
人年纪大了都一个样儿,全都有病有痛,王虞这些日子也很不舒坦,总是觉得胸闷气短,叫中医西医都看了,也没个结果,西医又提出放血疗法叫段之缙大为无语,最后听从中医的补气疏经,但也没什么效果。
可能就
是人的年岁到了。
段之缙回到家中后先去问候了母亲,比老太太还啰嗦,叮嘱着她少吃甜食,直到王虞烦得不行叉开话题问道:“旗丫头现在有消息了吗?”
是问怀孕的事情。
段之缙一边削苹果,一边回道:“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