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376)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现在的船仍然是靠桨动起来,动起来太慢,若是能将这东西用在船上代替船桨,那么船跑起来更快,我们的水师也能够随机应变,怕是打败倭寇之日近在咫尺。”

皇帝揉揉脑袋:“可倭寇并不是因为船更快才打败我们的,而是因为他们的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陛下,水师建设并非只有炮,船也很重要。有时候打不过,跑得快起码不至于全军覆没。”

皇帝现在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不管自己能不能接受,总之只要是段之缙提出来的,皇帝都叫人先去看看,能办则最好,如果不能办,那就搁置。

“好吧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那就叫工部的匠人过去看看吧。你想要哪些人跟着去?铁匠?”

他问这个段之缙如何能知道,只答道:“陛下,臣也不知,但臣想着工部那么多匠人,总会有能够看懂这东西的吧,就算不懂,大家一起去见见,见识之后,若能有所发明也大有裨益。”

皇帝允许了,想着既然这样,不如叫纪明祚也去长长见识,让他暂且一等,传纪明祚来。段之缙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他现在已经找好了队伍,站定了新主,显然不想给那三皇子脸上贴金。不过想一想,他老师都是王自平了,倒也不用太担心,估计对这些奇技淫巧也没什么兴趣。

工部尚书乐善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平日里见皇上也就是为了祭祀、军用和黄河大堤的事情,现在前任的中堂冷不丁传来了皇帝的口谕,一下子带走了一半儿的工匠,他便有些不愿意。

但人家说什么皇帝听什么,只能和他们一块儿去了。

纪明祚的马车在最前头空放着,他本是不想和段之缙同乘的,但想想姐夫的话,还是噙着笑和段之缙坐到一处,说道:“段师傅,今日又要带我们去开什么眼界?”

段之缙平日里也会讲些“之乎者也”的大课给全尚书房的学生听,因而纪明祚叫一句段师傅也不错。

“不敢说开眼界,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就等着,看能不能改进一番用到船上。”

说完这句,马车上陷入沉默,许久没再说一句话,直到纪明祚忽然感叹道:“我不如四弟,他比我年幼体虚,却已经能出京替父皇办差了,而我身体康健却缩在京城,实在是过意不去。”

段之缙听了只觉得他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次和谈并非是战胜和谈,说白了就是在海上打不过人家去和人家交保护费的,包括纪明瑚在内去的人心里都很不得劲,而且谈判困难也很大,若是拿出去的太少恐怕倭寇还要作乱,若拿出去太多,那么皇帝那关过不去,即便是谈成回京也要议罪。

若不是纪明瑚不需要担责,段之缙哪里愿意叫他长见识?

真正可怜的是郑楒琅和邵俊铭。

段之缙笑道:“殿下在京内服侍皇上也实属不易,您和绥王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共同为皇上效力,这天下才能太平。”

“段师傅说的是,我只是担心四弟罢了,不知他去河田府会有个什么章程。”

原来是打听这个,可打听这个有什么意思?和纪明瑚关联也不大。

段之缙回道:“一应事宜都由郑中堂和邵部堂做主,绥王怕不能有什么章程。”

纪明祚一次试探不成便没了下文,两人终于安静下来,一直到马车驶向京郊窑场。

段之绪见二哥又来难免大吃一惊,给长官行礼之后蹭到段之缙身边问:“出什么事儿了吗?”

“无事,就是来看看那个蒸汽机。”

“蒸汽机?”

“你们做的烧煤煮水的工具。”

段之绪为难:“我们烧瓷怎么办?”

“先停一停吧。”

段之绪便吩咐工人们停下来,等着机器彻底冷却大家才靠近,他解释了机器运行的原理,工部的匠人一点就通,查看之后一眼看出了经常炸的问题所在。

“按照大人的说法,若要让水汽产生力拉动风箱,那就要把水汽挤压在蒸汽机的肚子里。可问题是蒸汽机的肚子太软了。”

铁匠上手摸摸,展示给在场的大人们看:“气一聚集就容易把肚子撑开,那么多气一股脑爆发出来自然是炸得四分五裂。”

段之绪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个铁已经做的最厚了,再厚却不如现在便利。”

几个铁匠商量一番:“白口铁脆些,但是耐磨,又硬,不太容易裂。或者换成掺锡多的铜怎么样?还跟现在这么厚应该能抗住。”

段之绪连忙记下来,他们又检查,活塞和阀门的密封不够紧,总是漏气也会更容易炸开,“浸油麻绳、软铅皮和铅粉混上你们这儿的瓷土,把连接的地方封住如何?咱们想着应该会更好。这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