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之缙在车上打个哈欠,“孙启川?你们管家说你出远门去了啊?”
“正是,只不过赶巧,学生刚刚到家。”
马车上一声冷哼,“那还真是巧得很了,有何事要禀?”
“是为家中土地而来。管家不知这些事情,学生来核对一番,请大人见谅。”
段之缙叫把总去办,跟着孙启川讽几句:“你们家的地可真难测,来来回回测了三次,要不是本督来了恐怕要测第四回。不过听你自称学生,你也是有功名的人了?”
孙启川讪讪而笑,“大人见笑了,正是崇德年间中举。”
“那更得配合着朝廷摊丁入亩了。”
“学生明白。”
车马滚滚,带着人远去,孙管家凑到孙启川身边问道:“老爷,现在怎么办?”
“先照实报,把等着回去了把事情给爷说详细了,咱们跟长宁府老刘家商量商量,叫这位总督大人跟着老刘家碰一碰吧!”
孙管家应下,当即去办。
而第三批清丈的府县自从实行了段之缙这个刁钻的法子,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稻熟之前完成了清丈。
第四批待清丈的府县只有一个——长宁。
这里头的劣绅也只有一个——刘双喜,祖上是土匪出身,招安成了一方豪族却劣行不改。
段之缙进长宁府的第一天就吃了一记冷箭,若不是王章扑倒了他怕是能把胳膊射个对穿。
是谁干的段之缙冥冥之中有些猜想,可一点儿证据都没有,谁放的箭,从哪放的都不知道。
整个长宁府胶左县被刘家的云拢着,一点缝儿不露。
第126章 126看箭矢的方向是从……
看箭矢的方向是从东南楼上来的,把总带着兵丁去查,当地的知府也派出差役询问附近的店家,全都一问三不知。
也真怪,把总说要带回去用刑,平日里非刑讯不足以辩善恶的官员们竟然百般阻拦,虽段之缙也不支持带回去刑讯,可这也够叫人奇怪的了。
既然官府查不到,那就用其他的方式来查。
段之缙悄悄从营里找了一个专做刺探的士兵,叫他带着家人搬到附近,就那里伪装潜伏,顺便扒扒老刘家平日里还有什么事儿,而后当做无事发生,继续带着人去清丈土地。
只要弄服帖了老刘家,这最硬的骨头就算啃下来了。
刘双喜没再用别的招数,段之缙安安生生测完了四县又往叶县走,期间要过一道谷地,两边是不太陡的山坡,往日里来往行人无数。
因为总督要过,道路被彻底肃清,这一日就只过段之缙一伙人。
天又热又闷,轿子里的冰全化成了水,他憋不住气掀开轿帘透气。
可这太阳照得外边的空气都在变形扭曲,知了在树上都热得发不出声儿。
趴在木框上,段之缙差点儿吐出来舌头,手里的扇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摇,正要进入谷地的时候被路边的稻子吸住了眼睛。
“停下来!”
王章立刻上来问道:“老爷有什么吩咐?”
段之缙手一指,“那边是稻子不是?”
王章定睛一看,不是稻子是什么?扶着段之缙下来,又可惜道:“真是糟践东西,稻子扔在这里?”
段之缙也气,这里都是叫人践踏平了的地,能有什么养分?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都不一定能丰收,这样糟践种子真是气煞了人。
不怪他抠,土地不肥就得精打细算地来,要不然全省都吃不饱饭。
“你叫人去问问这是谁家的旱稻,把他叫来。”
他蹲在那一小片稻田里看,因着营养不良,这些稻子虽开花了,却干瘪地立着。
段之缙左瞧右瞧,忽然盯住了一棵稻子,瞧出了一点儿不对劲来。
他睁大眼睛往里花里边看,只见里边的花药干干瘪瘪,呈乳白色还透明发亮,也根本未曾裂开。
不开裂哪有花粉?
段之缙依稀记得水稻是自花传粉的粮食作物,天然杂交率极低。
此时王章领着一位老伯走来,老大爷旁的不认识,穿红衣服带乌纱帽的是官员他还是知道的,吓得扑通跪下,在段之缙示意下被扶起来。
“这稻子是你的?怎么种在这里?”
老伯战战兢兢回道:“这些种子不好,我们辛辛苦苦伺候大了,一颗穗上就几粒稻子,得不偿失,草民就把它们扔在这了。”
段之缙问道:“你怎么知道结不了实?”
“去年收稻子的时候,两三亩地就出了这么一颗稻子杆,长得又高又壮偏偏就结了三四粒种,草民记得清清楚楚是被草民用手揪了下来揣袖里了。但好歹是粮食草民也不能浪费,谁成想那三四粒混进一小撮稻种里,草民想着不能白伺候就育苗后种在了这里。想着天生地养,要是能结粮食,这口饭就算是老天赐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