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274)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走吧小奸细,咱们先去内务府。”

郑楒琅尴尬地咳嗽一声,张口问道:“王

爷,段之缙那个事情?”

“段之缙没事儿,还是做他的南岺总督,今天晚上本王要出城去耍,一起,顺便照看着世子。”

郑楒琅愁眉苦脸,上一年冬天册封太子,朝中的风言风语一下子平息,长乐王也安安分分地办拆,甚至比以往更卖力。

皇帝心里高兴,嘴就不严实,把命自己监视长乐王的事情当个笑话说了出来。

长乐王对着皇帝不好说什么,回去之后可着劲儿“折磨”郑楒琅,把他要去了王府做长史。

这下好了,三天两头要出城,一玩就是半个晚上。长乐王精力旺盛,睡两三个时辰还能策马回城,第二天正常办差。自己可就惨了,给王爷写着诗,还得教着世子读书批改窗课,一天晚上能睡两个时辰都是多的。

结果今天又要出城,郑楒琅实在是顶不住了,求道:“王爷,之前的事情都是陛下吩咐的,做臣子的难道还能拒绝吗?您大发慈悲,高抬贵手,若臣再跟您一样熬着,早晚暴死。”

想了想死道友不死贫道,干脆拉人下水,一连举荐了好几个诗词秀美的前任翰林院同僚,多几个人起码能分担分担压力。

长乐王回头一笑,阴阳怪气道:“没事儿,我们带着御医去,倘若你发病了,就让御医给你看看,总之要不了你的命。走吧,今儿骑马去,半个时辰就能出城。”

郑四郎哭丧着脸跟着去了。

正当他们在京城商量的时候,段之缙在南诏也是一脑门子官司。

前衙内,所有的师爷都聚集在一起给他出主意。

柳师爷捻着着嘴边的胡子,愁道:“这个事情闹得太大,周边的老百姓全都来看热闹了,要不咱们还是先服软,叫丁家的人回去?或者问问他们有何条件。”

宗师爷却说:“他们这样大闹总督衙门本就是违反了律令,为什么要咱们先服软?直接抓起来好好审讯一番才是。”

“诶,话不能这么说呀。自古以来都是谁哭的声音大谁有理,您要是这么做了,外边的老百姓不知道传成什么样子呢。”

沈白蘋气道:“不行,绝不能这样。如此处置已经是皇帝开恩了。倘若我们好声好气地和他们商量,传出去就是我们的过错,到时候百口莫辩。”

几方人争吵不休,最后大家都看着段之缙,问他到底要怎么办?

段之缙冷冷一笑,“他们不是想着按闹分配吗?那我们就以闹治闹。叫林忠平在当地寻找被丁家迫害过的老百姓,送他们到总督衙门门口,丁家人哭叫他们哭的声音更大,把所有的人都招来,让大家好好听听,这事到底是谁对谁错?然后差人出去问问丁承宗,为什么眼睁睁看着他的亲祖母上吊却不施救?”

大家点点头,段之缙又问:“这一批运往水西的粮食怎么样了?”

宗师爷回道:“大人放心好了,上一批粮食我们超量送了,还能支撑他们两三个月。这一批粮食是陈年杂粮,已经蒸熟晾干,放上一两个月必然坏到不能吃。到时候他们就是俎上之鱼了。”

第108章 108段之缙有些可惜,“陈……

段之缙有些可惜,“陈年杂米哎,这些粮食还能吃吧。”

宗师爷微微一笑,“大人放心吧,这些陈年杂米都是常平仓内保存不当的变色米,人吃了会出事故。我们把它淘干净蒸熟,又放在了最上边的粮袋里,根本等不到人吃。”

段之缙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放在最上边的等不到人吃?”

“大人糊涂了?粮车最上边的粮食最先入库,自然放在粮仓的最底下。”

段之缙一拍脑袋:“果真糊涂了……那就好,等着入了冬咱们就动手。乌蒙和乌撒那边有什么反应?”

宗师爷说:“吴阿兰送上的消息,这两处素来有存粮的习惯这才能撑到现在。前些日子我们派人过境,远远地看过他们的山上已经有要秃的迹象了,想必粮食已经吃尽。我只担心逼到绝境,他们怕是会造反。”

段之缙取笔写下指示叫人往燧明发,又道:“那就不要等到他们造反。我命吴阿兰往乌蒙和乌撒传消息,告诉他们的百姓,只要能为我带来土司的首级,朝廷就会给他们分地发粮食,为首者就是这两处的新县令。另外发告示告诉这两个土司,只要他们愿意改土归流,待遇按照兆仁的来。”

“说到兆仁,克西府可曾传来什么消息?马黎种没种阿芙蓉花?”

柳师爷把文书呈上,“正要和大人说这件事。兆仁一半的耕地种了炮制□□的话,现在正在问克西府要粮,我们给是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