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270)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我保你们一路畅通,再不用一步一道关卡地打点州府官员。我不信,你打点州府官员的银子达不到十抽一。”

牢洱不悦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倘若连这点儿便利都没有,我又何必答应大人的改土归流?”

他叫今天一场场的“意外”闹得心烦意乱,两万两银子已经是诚心诚意的价格了,这个总督倒是会狮子大开口。

十抽一,亏他想得出来!

牢洱有些气,直身站起来就说要出去透气,段之缙悠闲道:“现在的□□都是偷着贩卖的,你们难道不是担惊受怕吗?可改土归流之后就是正大光明的卖了,设店铺也没关系。这又怎么能一样呢?”

“岭南总督那里我会说,所有人都会给你们行方便,但如若你临时反悔,我也会跟岭南总督说,叫你们一两的□□也卖不出去。”

段之缙拿着茶碗悠闲自在地喝水,牢洱听了之后悻悻地坐下,最终答应了段之缙十抽一的条件。

水西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段之缙和车慧清等人商量具体的措施,又忙着给水西周边的小土司试压,又要防着乌蒙和乌撒出其不意地造反,就在这时收到了淮宁的来信。

段之缙看了之后直呼佩服,也怨不得王家的生意能做大,外祖果然是敢想敢干的人。

信中就问了一个事情,倘若王家拿出一百万两为朝廷做军费,朝廷能不能将和外夷通商的权利永远许给王家。

第106章 106王章吓得不轻,抱怨道:“老爷……

王章吓得不轻,抱怨道:“老爷真是想一出是一出,他怎么敢叫二爷问这种事情。如果万岁爷恼了,这雷霆之怒叫二爷一个人承受吗?”

段之缙却觉得外祖的打算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当然,这是对朝廷而言。

先帝的大墓前不久才封上地宫,国库的银两有些紧俏,西北用兵都用不起,西南的军营还要省吃俭用。如若能从这些大商人身上抠出一千万两的军需,也算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外祖等商人也能够获得同外夷通商的机会。

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各取所需。

段之缙让包诸写折子询问此事,可以叫商人纳捐,赐给他们虚职和商引,全国上下不仅有淮商,还有各地的大商人,一千万两手拿把掐。

自水西改土归流,段之缙的事情就缓了下来,五月份,段之缙派吴阿兰和马黎同去水西看阿芙蓉花的生长状况。

吴阿兰和马黎一同去了,同牢洱会过面一同站在田埂上看,花托上缀着一个又一个绿色的果子,在风中摇曳。

贵族的家丁们出来监工,瘦骨嶙峋的奴隶拿着小刀在果子上刻划,白色的浆液顺着伤痕一点点渗出来。

等它们晾干后,就可以再制作成□□。

马黎看着志得意满的牢洱,羡慕起来,“你们倒是好了,土地不用分出去,又能种劳什子阿芙蓉花,段之缙还给你们弄着粮食吃。”

牢洱满面笑容,表面抱怨实则炫耀道:“你们虽然把土地分了出去,但赋税低,我们就难了

,五分之一呢。”

马黎大吃一惊,讷讷不能语。

赋税竟然这么高,简直能把兆仁沥干净。

牢洱又道:“今年第一茬阿芙蓉花种的还是不够,把本钱和打点的费用去了,也就能剩下四十来万两吧。等着今年水西全种上花,下一批阿芙蓉也不过是一百来万两。”

马黎听着差点留下来口水,嫉妒得眼睛赤红,嘴上开始骂骂咧咧,心里偷偷打算着自己也种上一批,发一笔横财。

吴阿兰眼里却闪出精光,她估摸着事情绝不是这么简单,哪怕只接触过几次,吴阿兰也知道段之缙的便宜不好占。

现在看着水西是占了大便宜,以后指不定要吃大亏。

而且她总觉得不对,一个地方全种上罂粟花,吃的饭从哪里来?难道真的要全靠着朝廷接济?

她默默不说话,巡察完之后便入了克西府给段之缙汇报。

马黎跟着吴阿兰一起,一件段之缙就开始大声吆喝:“大人,怎么能厚此薄彼,牢洱能保留土地,我们这些冤大头就得分地?还是说就欺负我们这些老实人,柿子就挑软的捏?”

段之缙愣瞧着他发疯,只回了一句:“你想种就种,种了之后怎么样我概不负责。”

而后看向吴阿兰:“倘若你也想种也可以种,还是那句话,概不负责。当然了,没粮食还是可以问本督借调。”

马黎大喜过望,这一会儿也不生气了,擎等着回去安排种阿芙蓉花,吴阿兰不言不语,知道天上绝不会掉馅饼,今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段之缙了结了这个事情,问起来阿芙蓉花的状况,吴阿兰回道:“看着是挺好,牢洱说下一批全种上阿芙蓉,大概能有个一百来万两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