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261)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段之缙摸摸儿子的脑袋,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淘气了,必须要重拳出击。

家里没有强逼着小孩子守夜的需求,等着和儿子玩闹了一会儿,段之缙便将他送回屋子,自己与妻子去前衙和师爷们能用年夜饭。

大家一起在这南诏,可以说是同生死共进退,年底了自然要好生说说话,联络感情。

前衙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一直闹到了后半夜才算完。段之缙和沈白蘋一起回到后院,一时半会儿竟也睡不着,于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本书,开始给儿子取大名。

段家到了这一辈,应该从“言”。

字典和说文解字都摆在地上,两个人在地上看着看着,几乎要把带“言”的字全都抄下来。

沈白蘋瞧了一顿,指着“誉”字沉吟一番,“这个怎么样?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就叫段誉如何?”

“啊?”段之缙内心十分拒绝,嗫喏半晌回道:“咱们家这个姓不好,‘段’听起来像是‘折断’。‘段誉’,‘断玉’,就好像是玉断了一样,意头不好。取这个名字会不会冲撞?”

“也是也是……”沈白蘋也觉得不好起来,段之缙又看了一会儿,指着“諴”字道:“这个如何?用諴和万民。諴者,和也。”

“不行不行。段諴,断弦,更不吉利了。”

两个人又开始翻找,天边上了红光才算敲定了几个字,准备呈给阿娘,叫阿娘选定。

早上去了阿娘的院子,沈白蘋展开纸张一一解释。

“‘诠’,具也,就是详细地解释。也可以说是事物的道理,《淮南子》里说‘发必中诠,言必合数’,就是说行动必定符合规律,言论必定符合道理。‘谨’就是要锁儿谨慎,‘诣’为‘进’,望他日后奋发向上。”

阿娘没有读过书,还是很认真地听着,纠结“诠”、“谨”和“诣”三个字,最后道:“要我说,锁儿就算不那么谨慎,也没那么上进,能成为一个讲道理的孩子也很好,就叫段诠吧。”

“那就叫段诠。”

大年初一锁儿有了名字,段之缙就开始给儿子找老师,不说别的,起码叫他有个事情做,别没事儿带着段一撮胡作非为,粮仓的老鼠都没他俩叫人头疼,因而第一个先生也没有很精心,只找了个差不多的给他启蒙,等着满了六岁再请名师正式入学。

谁知连着换了好几个先生都教不住他,每日的功课早早完成了就开始问东问西,都是些“旁门左道”,要不然就带着段一撮抓老鼠抓小鸟,或者抓小虫子送给先生,谁还敢教他?十几天里一连吓跑了三四个先生。

吓跑第一个先生的时候,阿娘还不上心,孩子调皮就调皮些,等着吓跑了附近有名的老秀才之后,阿娘才觉出来不好,戳着段诠的脑门唉声叹气:“你爹二十多岁就中进士了,怎么就生下来你这个调皮捣蛋的?”

沈白蘋把孩子的小身板摆正,把虫子从他手里抠出来,“明天开始就得和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一块儿读书了,倘若你再调皮捣蛋叫旁人打了娘可不管。”

也是没招了,想着小孩子调皮许是无聊,干脆就把师爷们的孩子弄到一块儿来,叫他们的父亲轮流授书,既能管住了这些猴头,也能叫他们一块儿玩耍,不那么捣蛋。

段之缙摸摸儿子的大耳朵,警告道:“段诠,别人欺负你定然是不行了,但你若是欺负别人叫爹知道了,我就算在西南前线上也跑回来揍你一顿,听见了没有?”

段诠点点小脑袋,“知道了,不会欺负别人的。”

段之缙好歹放下一点心,沈白蘋送他出去。

“这次又要几个月回来?”

“这我也难说,倘若能谈说不定很快就回来了,倘若谈不了要开战,我就得在前线督战了。”

如今才出正月,苏奋已经在军营里等候多时了,段之缙也得去南诏军中,这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段之缙被送到了门口,还是舍不得走,和沈白蘋对视起来,又开始没话找话。

“母亲之前还写了信,说四弟的乡试未过。”

沈白蘋失笑:“嗯,这还是我告诉你的。”

段之缙摸摸鼻子,“给母亲回信,就说不要急,咱们家也不靠着他来出人头地了,叫弟弟安心备考,等着下次乡试再试一把。”

“知道了,快走吧,苏将军还在等着你。”

段之缙这才恋恋不舍地上了轿子,又往南诏军去。

段之缙在京中时已经和苏奋见过面了,当时他还只是内阁的侍读学士,跟在中堂们身后做些文书的工作,才过去几年便是一方封疆大吏,节制两省。

两个人相互问好,苏奋对他很欣赏,“鸟铳火炮一类,已经很久没有精进过了,你之前呈上的火药改良的配方,连徐国公也啧啧称奇,现在已经用到了西北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