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248)

作者:豆宝也是干粮 阅读记录

“可有人证物证?”

“不光有那天的衙役,还有县衙门口围聚的百姓,哪一个不是人证?”

段之缙看着下边人的表情,已经瞧出了端倪,问林忠平的上级知府:“属实吗?”

知府回道:“的确属实,但丁承宗是丁大人之孙,看在丁大人的面子上,林忠平也不该当众鞭笞丁承宗。”

“本督就问你属实不属实,你的话倒是挺多。既然属实,那就打的没错,这样清楚的案子闹到总督衙门,一群人围着审,可是平日的公务不够多?”

知府却道:“本朝素来推崇尊师重道,丁大人是帝师,他故去当今还写过挽诗,他的子孙也应当受到优待,如何能当众折辱帝师的子孙?”

段之缙没想到他还有这一出,当着大家的面嗤笑一声,方要说话,宗怀宁附耳道:“大人,这事儿还有点机窍得跟大人说明。”

他的手使了十分力气拽着段之缙的袖子,段之缙只能说一声“有事”,随他去了后边说话。

“这是怎么了?”

宗怀宁为难道:“这案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谁的不对,可为什么知府不愿为难丁家?”

段之缙笑答:“他那州府耕地多,田赋占大头,自然不愿意为难丁家,再者丁元敏死了才几年,先帝又刚走,为难人家仿佛是皇帝不讲情面,连父亲的老师也容不下。”

宗怀宁欣喜于他有这样的悟性,乐道:“对对对!那大人应当如何处置呢?”

段之缙叫他放心,“我心里明白着呢!”放完了话,一回头走回公堂,开口第一句就斥问知府:“你倒是处处为了朝廷着想。我问你,‘天地君亲师’,谁在前谁在后?”

知府看了一眼扶额的宗怀宁,也不知他们去后边谈了个啥,只能回道:“自然是‘君’在前,‘师’在后。”

“那本朝的律令都是君令吧?”

知府颔首道:“大人说的没错。”

“既然是君令,为何不遵君令而要知县优容什么丁家的子孙?丁元敏虽有帝师之名,但先君后师,见了君令也得遵循,何况今日触犯律法的还不是他,而是他这些不肖子孙。还是说丁承嗣长了三只眼,偏偏打不得?”

一通话把丁承嗣气得后背火辣辣得疼,脸上更是红似火烧云,最后叫人扶着扑在牌匾上,刚要嚎哭,段之缙就提醒道:“这可是先帝御笔亲书,倘若弄脏了,你们又是什么罪过?”

嗓子眼的哭声就憋了回去。

林忠平现在出了一口恶气,真是快活,跟段之缙提议道:“大人,还有齐平的事情尚未了解,契书一事到底如何还是要弄个清楚,脏了下官的名声不要紧,大人可不能落下个官官相护的名声!”

段之缙便问包诸:“齐平来没来?”

包诸回道:“等着大人传。”

“叫他上堂。”

齐平不过是个富裕点的农户,家里的田地虽多,可也算不上是个地主,又没有读过书,上堂之后畏畏缩缩,瞧起来甚是可怜。

段之缙问道:“你是怎么跟丁家签的白契,又是如何发觉自己被骗的,如实说。”

齐平脸一丧,跪地回道:“大人,草民有两亩薄田,只是母亲生了重病,没办法了才想卖出去一半换人参救命,白契上白纸黑字写得好好的,就卖二十亩,结果红契上怎么就成了四十亩?草民早就听说了丁家人会干这样的事儿,还特意查了字数,结果还是没防住。”

“你放屁!”丁承宗背上狰狞的血口子都挡不住他的惊慌,本来是没事儿的,谁承想新来的县令这么轴,谁能想着屁大点事儿直接闹上了总督衙门,弄出了这么个局面。

段之缙冷笑:“怪不得敢擅闯县衙,咆哮公堂,本督还在这里,你就敢当众辱骂齐平。”

丁承嗣恨得扣紧牙关,悻悻住了嘴。

这次叫人排揎了不要紧,大哥还在京里,以后还有的闹!

见丁承嗣不再说话,段之缙又问齐平:“既然你知道丁家有这样的手段,为什么还要和他们签白契?”

“大人,丁巳说咱们那块儿地合他们家的风水,要建一座家庙,要是卖二十亩,这价钱就合算了,要是四十亩,草民可就亏了!而且草民知道,这才特意查了字数……”

结果人家就改了一个字,价钱折了一半去。

“你的一面之词,林县令,当初盖红契的时候,齐平果真有查字数?”

林忠平回道:“的确是在查,这才叫下官觉得较为可信。”

段之缙摸摸自己的下巴,“那这样可就不好办了,你们两个说的都有理,这样难分对错……不如这样,总督衙门去打听打听,倘若你们丁家果然有这样的名声,自然是齐平的更为可信。倘若齐平污了你们的名声,便对齐平用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