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太祖的遗憾,正需要当代人解决啊!
这一回儿的本子堪称完美无瑕,段之缙命名为《大鹏鸟传奇》,找来几十位贫寒士子,几日之内抄出五十余本,不仅要在酒楼里讲,两省各营都送去了几本。
做完这些事儿,段之缙也该去提督的南诏军中巡视一番,到任三个来月,这一部分听自己调令的军队还没见过,只是在去之前,还要请南诏学政吃饭,同他商量派部分廪生入军营宣讲的事情。
段之缙总辖两省,大事小情无一不管,可偏偏学政一职非同寻常,一般是六部侍郎或翰林院高官被派驻地方,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官。其办事衙门配备关防大印,与总督衙门户互不相干,也不听总督的指挥。为防止产生冲突,这两个衙门的人也会自觉减少碰面。然而现在有事相求,段之缙只好在总督衙门请客吃饭。
提督学政和微是礼部侍郎出身,清贵人家,席上只见茶不见酒,他素来不与人为难,段之缙一说,和微就答应下来,“叫他们入军营宣讲倒是没问题,只是路费和住宿如何解决?”
段之缙承诺道:“住在府衙中,吃穿住行都是官府承担。”
“我自然是答应,只是学政三年一任,明年我就要回京去了,下一任学政可不一定能答应。”
“多谢和兄提醒,我会找时机给陛下上折子。”
宾主尽欢,段之缙亲自送和微回去,又命人去给南诏提督向古送信,自己于十日后去南诏军中巡视,不仅带上了《大鹏鸟传奇》的底本,还带上了一车四书五经以及叫陆角他们编写的土司作恶的故事。
提督是地方武职,手下三四万南诏军,是从一品封疆大吏,官职要比总督高一级,军队指挥却只能听总督的调令,为此朝廷会给总督加上兵部尚书或者大学士的衔,为从一品或正一品官职,以防出现级别高之提督听命于级别低之总督的事情。
但段之缙太年轻,皇帝叫他出任总督已经够惹人非议了,便没有加衔,想等着他改土归流后
论功行赏,到时候堂堂正正加上兵部尚书的头衔。
现在级别高的要听级别低的,两人相见俱有些尴尬,对视一眼,神情古怪。
向古亲手给他沏了茶,段之缙连忙接过,商量道:“您是南诏军的首领,节制全省各镇,有些事儿要做,还得跟提台大人商议一番。”
“您这话说的,我虽为提督,但南诏、岺州二军,说到底还要听总督大人的号令,凡事我们商量着来,但倘若与朝廷的定制相悖,恐还要先请示一番。”
段之缙连连点头,“您说的是。”
他从怀中掏出陛下命他先斩后奏的折子,接着道:“这是陛下的恩典,只是我们做臣子的到底不能妄自尊大,所以,倘若在要紧事上没注意到,还得您提醒我。”
向古接过折子细看,朱批御笔,没人敢在这个事儿上骗人,这才放下心来,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也是总督担责任,和自己这个提督没关系,因而笑道:“既然制台大人有圣命在身,我便遵从。想要如何,听大人安排。”
段之缙连连摆手,“不敢说安排。”他命王章将东西都打开,跟向古介绍一番。
“我听说西北用兵的时候,往往会用诸葛武侯或是卫青、霍去病的事迹激励士兵,很有效果。这种东西,临阵磨枪不如平日里潜移默化,即便没有用也是个新鲜事物,添个乐趣也行。”
向古拿过《大鹏鸟传奇》翻看,奇道:“我在西南多年,倒是没有听说过此种激励士气的法子,既然大人有这个想法,便试一试吧。”
段之缙摸摸鼻子,向古自然没有听说过这个法子,这都是他现诌出来的。
向古又捡起几本四书五经,问道:“不知这些四书五经是什么用处?”
“这些四书五经,是给小军官们看的。他们多是立了战功的士兵升上,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忠君爱国的道理也不明白,但他们和士兵们最为亲密,教化好他们,也能教化好士兵。”
向古称是,“只是不知如何教导?”
段之缙答道:“我已经跟学政说好,不参加下一场乡试的府县廪生按月到军营中宣讲,一月四次。只是大人还要注意,不能叫他们随便走动。”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皇命。”
向古正色起来,便听段之缙道:“离京之前,陛下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以改土归流为首要之事,方才的折子您也看了,只要能改土归流,许我先斩后奏之权。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土司世代盘踞此处,怎么会轻易放弃世袭权力?我听说往西南走,土司更是穷凶极恶,必然会反叛。之前巡查了督标三营和守军等营地,兵力到底有限,土司反叛肯定应付不过来。”